近日,宿迁市宿豫区居民佘某兰驾驶电动三轮车与一轿车发生碰撞,导致其身体多处损伤、车辆损坏。社区法律顾问赵小明得知情况后,当即指引佘某兰到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并接受指派承办该案。后经宿豫区法院调解,承保该轿车的保险公司赔付了佘某兰的所有损失。
今年以来,宿豫区司法局聚焦“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求,从阵地建设、人才培养、为民实事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
以平台为“支撑点”,促进载体均衡发展。他们切实加强“1+10”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1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对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一站式提档升级,推动法律援助中心、矛盾调解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等平台及载体服务功能整体进驻,优化平台服务流程,有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全区法律服务资源,下沉法律服务,实现70个村居法律顾问有效覆盖,协调解决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难题;加强服务保障,让熟悉村居事务的法律人才与村居挂钩联系、挂牌服务,落实“一名法律顾问挂钩服务一个村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以人才为“关键点”,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宿豫区司法局加强律师行业党的领导,成立5个律所党支部,平均每年发展2-3名律师党员,通过定期走访、座谈调研、常规督导等形式,提升律所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引导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参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青年普法志愿者等活动,深耕社区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向社会传递“律师声量”。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组建妇女儿童援助律师团、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援助律师团、刑事案件律师团,建立村居法律顾问人才库,根据“自愿担任、属地优先、就近服务”原则,选拔吸纳优质法律服务人员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每月深入村居服务8小时,每季度开展一场法治讲座。积极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组织70名村居法律顾问与968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开展法治培训,有效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项目为“切入点”,办好法治为民实事。宿豫区司法局梳理编排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并纳入全区为民实事项目,确保有序推进、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排定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计划,推动建立覆盖全域、可行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网,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公证服务便民减证提速,持续落实公证“便民助企十条措施”,建立健全远程公证服务机制流程。注重评估工作实效,结合平安建设、普法宣传等开展宣传引导,收集群众反馈意见,精准定位法律需求,不断完善工作举措,提升群众公共法律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