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经过你们把关,不仅我们心中有了底,农户们也能放心大胆地春耕春种了。”海安市李堡镇光明村党总支书记陆虞飞一解多日来的烦闷,积极联系合作方准备签约。
光明村与某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有合作意向,但因涉及众多农户的利益,这让陆虞飞对购销合同犯了难。海安市司法局李堡司法所得知情况后,主动联合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庭,对物流运输、价格约定、质量检测、产量保证、违约责任等多个条款细节进行反复推敲修改,最终促成双方顺利签约。
今年以来,海安市司法局紧扣春耕春种生产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法治惠农”专项行动,在护农、兴农、助农上下功夫出实招,与农户们共“耕”好时光。
法治体检护农发展
“林老板,你这份承包合同有个问题,关于土地租金的条款要明确约定时间。”日前,白甸镇邹冯村“法律明白人”杨小燕带着法治体检报告单,来到林某的家庭农场,说明相关情况。
针对春耕春种期间涉农纠纷易发多发的实际和特点,海安市司法局瞄准农村土地承包、邻里界址、农药种子购销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涉农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充分发挥村级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针对坑农害农类法律援助案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不误农时、不误农事。
在对林某的家庭农场开展涉农项目专项法治体检中,他们专门聘请“法治服务联络员”,点对点走访了解家庭农场的生产现状和经营模式,聚焦合同签订、农户工资发放、农产品买卖合同等事项,引导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中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法治套餐稳产保供
“我们紧盯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完成《海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暨追溯规范化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备案审查,为建立和完善符合海安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保驾护航。”海安市司法局备案审查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安市司法局聚焦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大力推行“合法+尽调”双重审核模式,建立多部门会审会商和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切实让具备农业经营能力、资质优的主体参与经营。立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强链,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结合海安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形势,为“新农人”群体量身定制法治套餐,除险清患、稳进增效,促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法服指引助农维权
“司法所送来的小册子里写明了遇到‘假种子’该怎么办。这批种子我留了一点,如果真的有问题,这就是证据。”已经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法律服务指引》当成“小宝典”的种植大户许某,不仅自己能熟练运用服务指引,还带动身边的农户们一起学习运用。
走田埂、进农户,海安市司法局积极组织广大干警、“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通过法治宣传车、开设“田间小课堂”等形式,普及安全生产、土地承包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民宿庙会、农村集市等人群密集场所,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以案释法、“板凳课堂”等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