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与执业保障条例》提交审议 全国首部律师社会责任地方性法规“呼之欲出”
2024-04-24 17:29:00

  “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五十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鼓励和支持律师参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英雄烈士保护等领域的公益诉讼。”……4月18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听取了南京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与执业保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议案的说明。这标志着该《条例》作为全国首部明确律师社会责任的地方性法规正式进入一审。 

  据了解,截至2024年3月底,南京市共有549家律师事务所,律师会员13300余名。全市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及机关部门近1100家、企事业单位近15000家。南京的律师队伍,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但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标上位法,出台一部地方性法规,强化律师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其执业权利的保障,既是社会民众对律师行业服务的期盼需求,也是助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大海介绍。 

  制定《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与执业保障条例》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的重要立法项目。为确保这部法规立得住、真管用,南京市人大监察司法委提前介入法规的起草过程。 

  据南京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蒋蕴翔介绍,立法启动后,南京市司法局组织条例起草专班,广泛听取律师行业意见和建议,先后召开工作会议20余次,对《条例(草案)》的主要制度、草案文本框架结构和具体条款等内容进行研讨,逐条研究论证并修改完善。2024年1月19日,南京市司法局在官网上公布了《条例(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力争将各方面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转化为立法的“刚性条款”。 

  此次提交审议《条例(草案)》共设五章、五十一条,包括总则、社会责任、律师执业保障、权利救济与法律责任和附则。 

  作为创制性立法,《条例(草案)》有着三个方面的特色亮点。首先是坚持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国家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立法始终。《条例(草案)》的总则部分拟定有九条,其中第三条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律师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忠于宪法、法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业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个特色点是力求务实管用。《条例(草案)》针对律师社会责任的范围以及履行方式、律师执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重点问题进行制度设计,探索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的保障体系和改善执业环境,不断推进新时代律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拟专设“社会责任”一章,从党建引领、履职要求、国家机关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多方面,对律师的社会责任进行细化。同时拟鼓励、支持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政法网格服务、矛盾预防调解、公益活动等。 

  该《条例(草案)》的地方特色也十分明显。《条例(草案)》注重将国家机关的最新要求与南京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从南京市实践中提炼归纳相应条款,充分发挥律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条例(草案)》第二十条拟提出,支持律师参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本市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法律风险预警、法律纠纷风险处置和产业链整合、并购、重组等方面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等等。 

  “作为全国首部明确律师社会责任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既划出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清单’,也给出了执业保障的‘法律护身符’。期待着条例早日实施。全市律师将带头落实条例要求,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刘伟表示。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