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十八年,一件事 ——记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冯娜
2024-04-24 17:29:00

  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对特殊困难群体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取消范围限制优先受理,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一项项法援惠民举措,在冯娜的工作中逐步推动实现。 

  冯娜,常州市天宁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18年来,她初心不改,始终奔走在维权一线,为困难群体追讨各类赔偿近亿元。 

  近日,记者见到刚刚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的冯娜,她说话和气、目光睿智,微笑中透着温暖和热情。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办理案件,背后还肩负着受援人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在冯娜看来,法律援助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关爱,必须用心用情办好这件民生实事。 

  冯娜对入职后单独主办的第一起案件记忆犹新。当事人两次受益于法律援助,让濒临崩溃的家庭两度重拾信心。 

  2008年10月,在公司做了10年装卸工的李某,因腰部损伤遭公司辞退,一家五口被要求立即搬出公司宿舍。自己失去劳动能力,妻子没有工作,家中还有3个子女需要抚养,无力承受的李某夫妇俩来到天宁区法律援助中心。 

  “这是天宁区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后的第一起案件,当时唯一的念头是,一定要办好。”冯娜回忆。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她多方奔走取证,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为李某讨回公道。 

  一年后,李某又不幸遭遇严重车祸。“2年多了,对方却迟迟不肯赔偿,我们这个家可怎么过啊!”2011年11月,其妻子再次来到天宁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李某因车祸导致丧失语言能力并留下诸多后遗症,家里为此欠下10余万元医药费。 

  冯娜再次为李某提供法律援助,最终帮他争取到21万余元人身损害赔偿款。“如果不是法律援助两次救命,我们就真的撑不住了,我们一辈子都感激您!”李某妻子将锦旗举过头顶表达感激的动人情景,更加坚定了冯娜奉献法援事业的初心。 

  在日常工作中,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最常见。近5年,冯娜指派和参与的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达2397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2023年5月26日,天宁区法律援助中心驻区劳动人事仲裁院值班律师来电:雷某等30名工友被拖欠工资,包工头用断水断电的方式逼迫他们离开工地,双方矛盾尖锐。 

  “绿色通道,立即办!”冯娜毫无迟疑。法援律师迅速到位,一边了解案件情况,一边疏导工友情绪。经多方调查取证,冯娜和同事们发现,工地工程存在违法分包的情况。 

  案件当天办结。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包工头刘某承认拖欠79.9万元工资的事实,当晚现场向雷某等工人每人支付工资1万元,余款也于2周内全部付清。 

  冯娜善于在工作中思考,用经验指导实践。在她的建议下,对追索劳动报酬类事项,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范围由农民工拓展至全部困难人群,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劳动争议化解提供一站式、多元化解纷服务。 

  “如今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拓宽,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案件总量超过我刚入职时的10倍。”冯娜坦言,“在工作量剧增的情况下,不仅要应援尽援,更要做到应援优援。” 

  针对案件不同类型和特点,冯娜分别组建了刑事、行政诉讼、劳动争议等领域法律援助律师团,在400余位专职律师中择优遴选,每年动态调整。早在2016年,她就在全区推行法律援助“点援+抢单+指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激发律师办案的积极性和服务的精准性。截至目前,冯娜在街道和相关民生部门设有4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设立120个法律援助联系点,构成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和默默坚守,通过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薛和明这样称赞冯娜。她坚持把案件质量看作法律援助的生命线,实行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管控,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多次在司法部、省司法厅组织的案件质量评估中获得优良等次。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