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依法自治、部门协同配合为主线,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以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以提升社区法治化建设水平为目标,多策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工作有序开展……
走进无锡市梁溪区,社区治理嵌入“法治基因”,一股创新基层治理“清风”扑面而来。
“建设法治小区,提升自治水平。”无锡市梁溪区司法局局长鲁杰介绍,近年来,梁溪区紧扣依法治区工作要求,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全域全面启动“法治小区”建设工程,一系列旨在让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治理举措有序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搭建平台 援法议事催生民主“内动力”
“这下好了,出去买个菜都方便多了,本来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还是社区想得周到。”家住中联新村的王大爷说起自己反映过多次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开心得很。
去年,因隐秀路修路,中联新村老年人集中反映出行不便,出门绕远路。中联社区邀请居民代表、工程建设方代表、社区法律顾问一起开展“援法议事”协商会议。
“建议将开侧门的费用由社区为民专项资金支付。”“建议建设过程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共同监督。”援法议事会现场,大家经过集体合议,一致同意在社区一侧开小门的临时便民方案。
议事会后,群众反映的出行问题很快解决。
“现在小区有什么要紧事,就来援法议事会大家来唠,居民诉求及关切的事情都有回应。”梁溪区委依法治区办专职副主任赵楚楚介绍,近年来,梁溪区以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法治小区”建设,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各社区以“一小区、一议事品牌”为目标,积极搭建援法议事平台,涌现出谈渡桥社区“百姓御史”、金河湾社区“邻里议事厅”、五河二社区“有事吾和”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议事金品牌。截至目前,全区9街道148社区全域实现“援法议事”全覆盖。
构筑阵地 多策激发法治宣传“活力源”
每个阳光和煦的清晨,扬名街道滨河社区的悦禧家园内,居民们总会聚集在小区中心长廊的“滨河之声”法治图书角,或静静听书,或轻声交流,或讲述故事,一派全民阅读的景象。
“滨河之声是扬名街道新建成的有声图书馆。”梁溪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负责人黄华明介绍,在这里,没有成排的书架,没有厚重的书本,有的只是围墙栏上若干个二维码。居民只需要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在线收听书籍内容。该有声图书馆分主题设置不同区域,其中法治图书角涉及了法律知识、廉政反诈、法律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内容,满足群众日常法律知识需求。
“这个有声的法治图书角方便了老年人。我们年纪大,眼睛不好使,阅读文字类的不方便,有了这个有声图书角,我经常来听听反诈案例,增长见识,防止被骗,挺好的!”社区居民张大爷是法治图书角的常客,他非常喜欢这个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法治宣传阵地。
除了滨河社区有声法治图书角,清名桥街道碧玺社区还开设了“玺”悦直播间,在直播间里社区法律顾问、法院工作人员等开设普法小课堂,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
近年来,梁溪区以“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打造“法治小区”宣传阵地,让普法宣传实现全方位“润物细无声”,同时,也为各层次居民提供了交流与融合的新平台。今年以来,全区共计建成法治宣传阵地网游项目7项,覆盖居民10万人次以上。
强化服务 提升社区群众法治“获得感”
“提升服务能力,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梁溪区司法局依法治区工作科负责人胡晓俊认为,“法治小区”的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队伍。梁溪区各社区不断加强法治队伍专业建设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培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感谢你及时帮我处理好了相关事情,不然以我这个年龄还要四处奔波去咨询怎么办理!”银仁社区80多岁老人吴某事后握着社区法律顾问马黎的手连声感谢道。
原来,高龄的吴某与其同龄的胞妹同住一小区,两人均未婚未育,无配偶子女,平时也无其他亲戚往来,两人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今年年初,吴某的胞妹因病去世,未留下遗嘱,吴某希望继承其胞妹的遗产,但老人年事已高,对于需要办理的手续不甚清楚,社区工作人员随即联系了法律顾问马黎前来帮助老人处理。
马黎先后帮老人联系了社区、派出所、公证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并协助老人在公证处现场办理了继承公证。马黎的认真服务得到了吴某高度认可和真心感谢。
为精准回应群众法律需求,梁溪区司法局组建社区法律服务团,充分发挥“三官一律”和基层“法律明白人”作用,定期邀请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专业人员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使“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的公共法律服务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梁溪在全区聚力打造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图景,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组建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普法志愿者等“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法治宣传队,通过文艺汇演、法律竞答等活动,以推动法治阵地普及、法治成果普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