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生航向
“现在举行升国旗仪式……”随着庄严的国歌响起,苏州监狱十五监区罪犯齐刷刷立正,高唱国歌,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随后,十五监区监区长陈少华进行了国旗下讲评:“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了,我们每一个小家才能过得幸福安康……”
“我们每周一都会安排监区轮流进行升旗仪式,组织罪犯升国旗唱国歌,监区长进行国旗下讲评教育,组织罪犯进行国旗下忏悔,表改造决心。”教育矫治支队副支队长崔玉臣介绍说:“每逢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我们还会组织各监区共同开展升旗仪式,监狱领导作专题讲评,加强改造仪式感,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
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
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是苏州监狱切实抓好罪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缩影。据悉,苏州监狱以“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邀请社会院校专家录制爱国主义视频讲座、红色书籍主题阅读活动、“说说我的家乡”主题演讲、主题红歌合唱比赛等,组织罪犯广泛参与,引导罪犯爱国爱党爱家乡,增添改造动力。
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弃恶扬善
“‘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中把‘孝悌’二字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孝是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是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十六监区监区长王刚是中文系毕业,他给罪犯讲的“《弟子规》精讲”课程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成为了十六监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监狱在每个监区配置和挖掘民警教员人才,以监区为单位自主开设特色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如二十三监区开设的“甲骨文字密码解析”课程,由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苏州市甲骨文学会会长、监区民警姬长明开讲,把汉字蕴含道理掰开揉碎,阐述文字的发展流变,将三千余年来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激发了罪犯对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巨大学习热情。
开设“甲骨文字密码解析”课程
教育矫治支队民警闫邢亭介绍,除了监区的特色文化课程以外,监狱以“苏作”为核心,邀请外来师资力量,组织了和苏州地域文化相关的各种全监性的传统文化兴趣班,如核雕、书法、书画装裱等等。拿核雕兴趣班来说,监狱从吴中区光福镇请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罪犯讲解、演示,并辅导罪犯进行核雕操作,方寸之间山水磅礴,细微之处精妙毕现。这些传统文化兴趣班,让罪犯学到了技艺、磨炼了心性。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统技能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传统道德要求传授给了罪犯,引导罪犯走向自新,引导罪犯改恶向善。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稳改造
“我的这幅作品名字叫微风,大家请看,上面是太阳,阳光下的树和地上的草都随着风飘动……”台上的罪犯薛某某在进行着分享。
“大家从他的画里面可以体验到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呢?”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院监区民警白新荣引导道。
“我觉得他……有点开心吧,因为画面总体的颜色比较明亮……”
“我觉得他画这个画的时候是有点生气的,因为他画的树很明显被风吹得比较厉害,风很大,可能代表着有点生气吧?”
“我觉得……”
这是正在进行的罪犯项目化矫正里的一个活动“画出我的心情”。
白新荣说,正在开展的是苏州监狱自行研发的“人际关系紧张罪犯共情能力提升”矫正项目。罪犯由于其所处环境和自身性格的原因,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通过科学的量表对存在人际紧张情况的罪犯进行评估,筛选出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而导致人际紧张的罪犯,对他们进行专门的项目化矫正。通过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让团体中的罪犯互相支持、互相启发,共同提升共情能力,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罪犯人际紧张的情况。
教育矫治支队民警华瑞芳介绍,苏州监狱近年来重视罪犯项目化矫正工作,科学设计新项目,同时借鉴兄弟单位设计的有效、成熟的项目,开展了丰富的项目化矫正实践。先后开展了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内观疗愈、人际共情能力等多种多样的矫正项目。针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罪犯,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苏州监狱还通过定期邀请社会专家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具体事件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心理剧观摩、个别心理咨询等方式,努力提升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罪犯在刑满释放后能够更容易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进行心理咨询辅导
亲情教育激发改造内生动力
“爸爸,最近奶奶身体不好住院,妈妈除了给我们做饭之外,天天还要去医院给奶奶送饭,实在太辛苦了,我发现妈妈都有白头发了……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唉,我……”二监区罪犯邹某某在听到儿子说了家里的情况后,瞬间泪水奔涌而下,哽咽不能自已,只能将他用力地拥入怀中。“爸……爸爸对不起你们啊……”
这是苏州监狱举办的“感念党恩·护苗逐梦”罪犯未成年子女亲情帮教活动中的一幕。二监区监区长李青说,本次亲情帮教活动为罪犯和子女们拉近了彼此的感情。监狱还开展了“共同阅读,共同成长”亲子读书活动,开展了“为爸爸写一句话”亲情寄语活动等。
开展亲情帮教
“我第一次牵起女儿的手,第一次抱一抱我的女儿……”罪犯武某被捕的时候妻子正待产,而今天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自己的犯罪危害社会、亏欠家人。我今后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尽早回到孩子的身边。”武某在亲子帮教活动结束后感叹道。
教育矫治支队副支队长崔玉臣介绍,除了未成年子女亲情帮教之外,监狱还组织开展同监狱父子兄弟帮教、跨监狱夫妻视频连线帮教等,促进修复罪犯的家庭支持系统,增强罪犯的改造动力。
教育节目促进罪犯安心改造
近期,二十二监区罪犯张某某家住南京的父母已经数月没有接听亲情电话了,这使得张某某非常担心家中父母的情况,思想波动很大。得知这一情况,苏州监狱“老崔来哉”教育节目团队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得知了张某某家中遭遇变故。
为化解张某某的担忧,“老崔”带着张某某在监狱服刑改造的视频,来到其母亲住院的病房,给张某某的母亲带来了儿子的信息。张某某的母亲非常感动,也录下了一段话,表达了对儿子的鼓励和期盼。
“儿啊,看到了你的视频,整个人成熟了不少,警官也说你表现很好……我很欣慰。在里面要积极改造,听民警的话,出来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不要再犯错了啊……”视频里的母亲流着浑浊的泪水向儿子嘱咐着。
面对着视频中的老母亲,张某某泪流满面,对自己的犯罪悔恨不已。他向崔警官汇报思想:“感谢监狱,感谢崔警官为我忙前忙后,带来了家里的消息……我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到母亲床前尽孝!”
“老崔来哉”节目现场
崔玉臣介绍,“老崔来哉”是苏州监狱打造的罪犯矛盾调处类访谈节目。“老崔”就是作为主持人和调解专家的崔玉臣自己,节目以“现场直播+视频录制”的形式,对罪犯间矛盾、家庭矛盾情形等进行解读、调解,让罪犯参与到节目中来进行矛盾调处,也帮助罪犯在真实的典型案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给于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引起罪犯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