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季,人间五月天,正是采摘桑葚的好时节。5月13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第六届桑葚采摘节如期而至。蔚蓝的青空、茵茵的绿叶、紫红的桑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互动、休闲旅游。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30年。具体来说,就是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为起点,再延长30年……”在村民蒋某的桑葚园里,前黄司法所干部王姣在帮忙采摘打包之余,拿出一本民法典,解答蒋某关心的土地承包问题。
桑葚园里法味浓。为产供销合同把关定向,为桑葚销售出谋划策,为电商讲解经营领域常见法律问题……在五月桑葚收获的季节,前黄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也忙碌在田间地头。一颗小小的桑葚,从育苗、栽培、收获、包装、运输到最后“爬上”餐桌,见证着农村基层法治的力量与温度。走进前黄镇丁舍村北沿建明家庭农场桑葚园,攒动的桑果和翠绿的桑叶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20多年前,何建明在北沿种下第一棵果桑树。在一片质疑声中,他不断学习、探索、尝试,终于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技术,用行动证明了果桑的经济价值,并申请注册了“北沿”牌桑葚商标。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何建明找到驻村律师汤佳尧。通过挨家挨户为村民普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有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果农加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等法律常识,消除了许多果农的疑虑。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前黄镇桑葚种植总面积已近400百亩,亩产量高达1500斤,每亩收入愈2万元,小小桑葚成了农民的“致富果”。不仅如此,在桑葚产销旺季,对采摘、剪枝等短期雇工需求量激增,每年约带动2000人灵活就业。去年,在政府法律顾问周相余的指导下,前黄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就桑葚等鲜果的供应、销售与新橙源味超市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以桑葚为代表的前黄果业走上了专业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之路。
“法治让桑葚馥郁清甜之味愈发醇厚,老杨功不可没!”丁舍村党总支书记吴绍成赞道。他口中的“老杨”叫杨晓良,是村里的老杨调解工作室“当家人”。吴绍成告诉记者,前些年由于桑葚销售火爆,在一些果农之间出现了不正当价格竞争及土地承包转包等矛盾。“不仅造成邻里关系不和,还影响了前黄桑葚的品牌形象。”凭借对法律知识谙熟和对当事人性格脾气了解,加上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老杨的调解下,这些矛盾很快得到就地化解。“有事找老杨,专帮百姓忙。”在村民的心中,老杨就是他们的“贴心老娘舅”。
“法治兴则乡村兴,农村稳则社会安。”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说,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需求,擦亮“千年水乡,耕读前黄”特色名片的法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