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身社区矫正工作17年的老兵,从第一份社区矫正档案移交,到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再到信息化监管试点、智慧矫正中心落成,这是扬州市邗江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科长王睿在社区矫正一线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优异答卷。
17年的时间,王睿秉持初心,无私奉献,先后参与转化社区矫正对象4011人,开展教育学习720余场次,组织35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志愿服务,在社区矫正对象回归路上留下了一道道坚实的足迹。
“迷途灵魂的引路者,回归路上的一盏灯。”扬州市邗江区司法局局长汤建军介绍,王睿自2005年7月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深耕社区矫正战线,用法、用心、用情,感化教育社区矫正对象,以出色的工作唤醒迷途人员,被百姓誉为“迷途灵魂的引路者,高墙之外的‘摆渡人’”。
关怀备至,以真情引领正道
“帮要尽心、导要尽情,矫要依法、正要以身,这是王睿春风化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的‘灵丹组方’。”邗江区司法局工作人员黄炜娟告诉记者。
“您好,请问能否到家里帮我办理入矫登记?”2月9日,社区矫正对象张某的电话,引起王睿的关注。电话那头,刚接受了乳腺癌化疗的张某体质严重下降,难以起身,声音嘶哑。
王睿和同事随即前往了张某家中,询问中得知张某当下的窘境。
原来张某离异,父母身患重病,弟弟患有精神疾病,由于没有工作,不得已暂时借住在前夫的家里,连治疗费用都成问题。
“配合治疗,你暂时的困难我来协调。”王睿察觉到张某低落的情绪,并安慰道。
怎么办?入矫结束后,帮助张某解决生活难题成为王睿的一块心病。
经过多次辛苦奔波,王睿联系民政部门,帮助张某争取到四千元的困难补助资金。为让她重燃生活希望,王睿邀请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医生“送医上门”,分析治疗方案,纾解焦虑情绪。病情稳定后,王睿又帮张某找到了一份她能胜任的工作,支撑她从人生低谷重新站起。
多年来,面对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王睿和同事多次奔走,走家串户,根据人员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先后为162名社区矫正对象找到工作,办理困难家庭低保8人,解决人员安置难14人次,帮助3名面临辍学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入学,使一个个误入歧途的失足浪子顺利融入社会。
巧开“心锁”,用爱心链接回归
“多亏了王科长指引我回归社会,没有她,我真不知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3月20日上午,社区矫正对象倪某一边说,一边向王睿鞠躬感谢。
社区矫正对象倪某是一名来自贵州山区的在校大学生,2020年,种种原因让倪某勤工俭学的岗位丢失,瞬间失去生活来源。无奈之下,他轻信他人怂恿从事非法网络直播,判处缓刑后接受社区矫正。
入矫报到后,倪某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眼神躲闪,浑身颤抖,弥漫着羞愧、焦虑、绝望的情绪。
“当时我很着急,不能与人正常交流,还可能导致其再次犯罪。”王睿回忆,必须拔掉倪某心里的那根“刺”,帮他调整心态。
为缓解倪某的心理压力,王睿立即与合作的社会组织扬州市心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接,快速介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走访校园建立“矫校”合作机制,班级辅导员加入矫正小组,实时监督倪某的动态表现,个案访谈走进倪某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引导他控制情绪、排解压力、处理问题。
善矫者矫人心。经过半年时间的引导,渐渐地,倪某发生变化,不再抑郁消沉,解矫时满面笑容地说:“在邗江接受社区矫正是我人生的幸运,感谢你们,感谢王科长!”
敢想敢干,以担当开启新路
“王睿的工作作风如同她的名字,敢想敢干,聪明睿智兼有勇气和担当。”邗江区司法局副局长刘静这样评价。
多年前,刚起步的社区矫正工作,要求建设实体化的矫正中心。当时,这项工作就交到了身兼基层科、社区矫正科科长于一身的王睿手中。邗江区域的沙头、甘泉、蒋王的三度易址,中心布局图的三次修正,装备购置配备,人员布局安排等每一项工作,王睿都付出极大心血,压力最大的时候,夜夜失眠,但她从未退缩。
当邗江区社区矫正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体化运作模式落地开花结果,王睿才从紧张的工作中松了口气。
随着智慧矫正的发展,2022年,邗江区社区矫正工作又在王睿的带领下,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数字化的转型飞跃。在王睿的带领下,社区矫正中心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新建的窗口服务大厅宽敞明亮,优化配置综合管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三大功能区域,设置21个功能室,达到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记者看到,社区矫正中心、分中心、司法所均配置台式自助矫正终端,设置24小时自助矫正区,提供“零接触、自助式”服务,实现了自助入矫、自主报告、自动追踪、远程指挥等多种智能化场景应用。
多年来,王睿如同一面旗帜,在她榜样示范引领感召下,邗江区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前进,踏上了社区矫正精细管理、智慧管理的发展之路,社区矫正“邗江品牌”在全省叫响。
王睿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唱出悦耳动听的青春之歌,赢得百姓好口碑,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等荣誉,并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