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祥泰之州 法治为基 —— 泰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纪实
2023-02-15 10:52:00

  追法治梦想,行法治之路。走进“梅柳故里、书韵流香”的泰州市,繁华街巷的井然秩序,讲述着这座城市法治为民的故事,诠释着这座城市法治为基的生活节奏和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纵深推进。如今,泰州法治政府建设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泰州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科学立法 “法治蓝图”绘就幸福底色 

  长江靖江段岸线有52.4公里,江水碧绿,岸线景色宜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泰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长江禁渔、沿江码头治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措施,率先在全国启动“长江大体检”,加快构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格局,百里长江岸线舒展美丽画卷。 

  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介绍,早在2016年,靖江就提出“不开发区”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此后又组织编制《长江生态岸线保护规划》和《靖江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绿色发展、开发性保护、永不开发的空间区域,全面拉起了“长江生态保育带”、滨水廊道、生态红线区的法治“高压线”,长江流域靖江段保护的法治“高压线”,长江流域保护由“有章可循”上升为“有法可依”。 

  为了守护一江碧水,靖江全面发力。2019年以来,靖江系统排查长江干流4公里范围内39条入江河流沿线排污口724个,“有口皆查、有水必测、有口必溯”。对所有排污口逐一现场核查,实行“一口一策”整治措施,取缔排污口210个、整改184个、规范330个。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自2016年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依法组织制定了13部地方性法规、18部市政府规章,让改革在法治下破题、在法治下推进,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迸发出源源动力。 

  高瞻远瞩 打造法治泰州名片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指挥棒”树起法治权威,“关键少数”起到关键作用。 

  泰州市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年终述职内容,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深入开展。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分别提出“打造法治之城”“让法治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要求。 

  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要求,对标省示范创建指标体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树品牌,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努力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市长万闻华要求,着力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群众法治满意度、政法法治约束力,把法治政府建设得更富时效性、更有影响力、更具辨识度。 

  对重大公共政策制定、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泰州市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策步骤,完善重大决策后评估机制,未发生因决策失误引发的社会风险。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省率先推行机关部门个性化、定制式的普法责任清单,全国率先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 

  除此之外,泰州市还探索设立市、市(区)两级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形成泰州实质化解行政争议“1+6”模式,着力打造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深化七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和乡镇(街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赋权工作,创新打造“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模式。持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公示率、全过程记录率、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均达100% 

  以法为基 营造最好营商环境 

  有“良法”,方能有“善治”。泰州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用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泰州某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站宣传产品时,违规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按照《广告法》规定,将面临20万元罚款。 

  得益于泰州在全国首家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地方标准,该公司整改后免于处罚。“这是有温度的执法。”事后公司负责人感叹。 

  “在法治护航下,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泰州市司法局局长马雅斐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再是简单缩短多少时间,更要求我们在过程中疏通堵点、解决痛点后,加快对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 

  行政审批是市场主体面对的第一道关口。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地方标准《泰州市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服务规范》、全省率先完成全市域在线核验系统建设;泰州市构建了营商环境“泰畅通”标准体系,全省率先发布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标准;“以‘法治+标准化’聚力打造品质城市”项目获选全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优胜项目”;建设数据共享信息化互通平台,全省率先做到事中事后监管数据“一口采集、协同修复、充分共享”。 

  此外,泰州市在政府职能调整和配套法律服务改革上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矩阵效应,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立10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中心),通过“内部化+专业化”护航重点企业,“组团式+普惠式”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惠企纾困能力进一步加强。 

  奉法为民 增强群众获得感 

  法治政府建设中,泰州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用法治方式保障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 

  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探索形成了一套村(社区)“六小”工作法,筑牢夯实了民主法治创建的基层落点。 

  “法治思维在基层的实践应用,让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国人大代表、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德胜村党总支书记杨恒俊说,这更加坚定他把德胜村发展好的信念,带领2400多名乡亲跑赢乡村振兴的重任。 

  夯实法治乡村,德胜村并不是个例。泰州市巩固城乡基层“援法议事”全覆盖成果,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已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81个,新增“法律明白人”5714名。 

  此外,泰州市还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警法融合、三所共治”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和矛盾化解。全国首创“法援邮路·真情守护”品牌,在全市174个邮政网点全部开通“法律援助代办点”。全省率先全域推进“法治小区”示范建设,构建“1+3+N”组织体系,建立“一公约两清单三机制”治理制度,延伸“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触角。 

  如今,泰州市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已成常态化,“法治大讲堂”、“每月普法班车”、宪法“124行动”、民法典宣传“528行动”、中小学生法治征文等活动,掀起全民普法新热潮,法治观念在泰州层层传导;建成江苏盐税博物馆、“风正一帆悬”十里滨河法治文化观光带、“溱湖法韵”等一批省级法治文化阵地品牌。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