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今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探索推动法治与人文、历史、地理相融合,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上交出优异答卷。
绽放红色法治之花
十月,淮安市淮安区的周恩来纪念馆内,“周恩来与法治”独立展厅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收尾工作,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详尽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倾注的心血。
淮安市努力挖掘红色法治基因,拓展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展现周恩来与法治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史资料,专题打造“周恩来与法治”展览。展览主要分为探索求真、法治实践、深远影响三个部分,运用图文、光影、实物等形式展示了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自身特质的法治认识和相关法治实践,让参观者在感受中,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下一步,将在周恩来纪念馆内搭建“周恩来与法治”大讲堂,汇聚全市法治研究力量,研发“周恩来与法治”课件,以实景教学的方式,不断发挥周恩来纪念馆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熏陶作用。
描绘百里法治画卷
在清江浦里运河畔,由法治宣传石碑、长廊、展牌、橱窗串联成的大运河御码头法治文化带,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居民张大爷说:“这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法律法规常识和历史文化故事,有时候还举办法律服务活动,真是既方便又实用。”
淮安市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把法治元素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淮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又一创新探索。
2021年初,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纳入《淮安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淮安市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方案(2021-2025)》,统筹推进全市运河法治文化建设。
今年以来,淮安市以“点线勾画”工程为统领,确定沿线20个法治文化阵地为支点,编印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体验线手绘地图,建设“运河之门”宪法主题园、樱花法治文化广场、大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
制定“运河村规民约”,评选“漕运好人”,打造“道德模范帮帮团”“三老普法工作室”等一系列具有运河法治文化韵味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以满足群众法治之需。
下一步,淮安市司法局将紧紧围绕“百里画廊”建设,推动法治元素融入“四园八景”,做精品法治景观,为运河增色,在运河沿线建好法治街区、法治示范区、法治体验区,提供惠民法治服务。
演绎全新法治故事
法治为根,文化为魂。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闯出一条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淮安西游法治文化作品百花齐放。以孙悟空为主角创作法治情景剧本,制作动漫视频;梳理《三借芭蕉扇》《悟空大闹蟠桃会》等小故事,融入法治思维创作普法漫画;多部门积极参与西游法治元素开发,累计创作西游主题剧本、故事等50余个。
“孩子特别喜欢孙悟空,对以唐僧师徒为主角的法治故事特别感兴趣,在感受故事的同时又学习了法律知识,变成了小小‘法律明白人’,我们感到很惊喜……”李女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法治文化建设贵在探索,重在实践。淮安市趁热打铁,启动“法护青春·西游课堂”,每年进校园开展100场西游法治体验课。截至目前,创作相关法治文化作品150余件,其中3件作品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西游反诈系列微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推广。今年,淮安市“法护青春关爱基地”“法话西游”研学基地相继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