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
近年来,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主动扛起责任担当,敢为善为,以一个又一个创新之举,把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感谢雷律师的及时帮助,让我们避免了损失!”
刚从一起商标侵权纠纷中抽身出来的苏州某包装材料经营商户王某对姑苏区司法局开展的“律师助企”行动发出由衷点赞。
原来,今年7月初,王某和另外三户商家相继收到法院的起诉状。浙江某刀片经营公司起诉他们侵犯商标权。“我们是正常销售,怎么就侵权了呢?这可怎么办啊?”一头雾水的商户立即向助企律师雷强强求助。
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雷强强积极帮助商户收集证据,证明商户是通过正常途径购得产品,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与此同时,他多次与原告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为商户挽回了数万元经济损失。
这次商标侵权纠纷顺利解决,得益于姑苏区司法局助企项目律师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2021年,姑苏区司法局推出“惠企法港”等5个“法企同行”项目,扎根文创产业园、物流园、专业市场,全面打造“一园一点”,重点落实“一企一访”,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贴身式服务。
2022年,姑苏区司法局又开发“法润新湾”和“法企同舟”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以“园区+商圈”双线推动方式,在工投创业园、星辉1976产业园、石路商圈深化结对驻点联系,制定方案、提供点单服务,从专业角度为企业把脉问诊,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法律服务好不好?
朱某曾因牵涉到一套动迁房产继承问题,向虎丘街道司法所申请调解。从申请调解到拿到调解协议书,前后不到两周时间。
“该套房产的继承人涉及到申请人的姑姑、叔叔等多人,关系复杂,存在代位继承、转继承等法律问题。”参与该案调解的律师喻锋通过给当事人分析案情、讲解法律、各自利害关系,最终获得大家认可达成调解协议。
引入专业律师参与基层调解,形成“律师+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姑苏区在基层调解模式上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特邀律师介入纠纷调解,强化风险控制,提升调解质效,弥补了传统调解的不足,近三年来,姑苏区累计调处疑难复杂纠纷1816件。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许小亮说:“引入专业律师开展惠企便民服务,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法治政府的有力举措。同时,把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对于全社会法律意识的养成和法治信仰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
走进“全国模范司法所”——虎丘街道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所内干净整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位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侧的宣传展厅,工作人员正向来访人员讲解“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品牌项目”——“山塘法治文化体验线”,其独特创意赢得参观者频频赞赏。
“山塘法治文化体验线”是姑苏区司法局夯实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缩影。姑苏区司法局针对区域特点和百姓需求,按照古城、老城、新城的不同特色,引导司法所在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纠纷化解等方面有的放矢,打造符合辖区特色亮点的品牌。
筑牢基层法治建设阵地,离不开科技加持。一提起双塔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互联网无人律所”,外卖小哥刘军连连竖起大拇指。不久前,他亲身体验了一回互联网律所的高效服务。
今年4月,刘军被同一平台的骑手逆行撞伤,关于误工费赔偿他一直有诸多疑惑。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他通过扫描身份证信息登录“互联网无人律所”,互联网终端很快就匹配了一名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远程视频服务。仅用5分钟,困扰刘军多日的问题得以解决。
双塔街道司法所所长黄礼慧介绍:“年初,我们引进姑苏区第一台‘互联网无人律所’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区乃至全国知名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智能法律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依托‘小巷评理——有事好商量’项目和法律顾问坐班制度积极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把优质、高效、贴身的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法治温度触手可及。”
居民的“小事”就是基层治理的“大事”。姑苏区司法局着力将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治规则深度融入社区自治活动的各环节,例如在平江街道打造“平心而论”特色品牌,聚焦居民自治、物业管理、街巷保护等领域,通过律师、居民协商共议,制定了乘梯公约、古井公约等11部居民自治公约。
目前,姑苏区逐步形成了平江街道“平心而论”、白洋湾街道“金言小筑”、双塔街道“小巷评理”等一批“援法议事”特色品牌。其中,“金言小筑”获评首批省级典型范例,法治创建案例《白洋湾街道“五五结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入选司法部案例库。
让法治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工工四尺上,合四上,四上上工尺……”
拥有律师和苏州幔亭曲社社长双重身份的戴爱华很好地将昆曲艺术与法治文化宣传融合起来。“工尺谱可以说是昆曲中的规则,而法律是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窦娥冤》《十五贯》等经典曲目,其实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将两者结合,既可以弘扬非遗文化,又能传播法治文化,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有所获。”
2018年,姑苏区首条法治文化体验行线路开通,以文化古街——山塘街为主体、“法治号”游船为载体,布局包括伍子胥纪念广场、白居易纪念苑、安泰救火会等多个法治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在轻松游玩的同时了解苏州的文化和法治典故。如今,在姑苏区品一曲法治评弹、听一个法治故事、游一座纪念馆、赏一件工艺品已成为游客常态化旅游体验。
挖掘法治文化资源,让特色法治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姑苏区司法局立足辖区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历史遗存中,寓法于景打造特色普法阵地,寓法于乐开展特色活动创作特色产品,鼓励各行业参与法治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虎丘街道司法所借力山塘文化内涵升级白居易纪念苑等六处法治景点,串点成线,打造山塘法治文化体验线。以“吃讲茶”“百忍碑”等大运河沿线传统文化和遗迹精神为底本,融入非遗传承技艺,创作了《苏扇匠人和法治山塘》法治文化视频等一批法治文化作品。
沧浪街道司法所围绕“法韵沧浪”主题,将富含姑苏特色的剪纸、五谷画、碑拓等载体与“法”相融合,打造了“指尖秀法”“护花成长”等多个法治宣传品牌,推出了法治宣传代言人“獬小薰”,让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法治为根,文化为魂。如今,姑苏区法治文化蔚然成风,已建成多个省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成功创建平江街道观前社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等79家省级民主示范法治社区。
一个个法治文化阵地、一条条法治文化旅游线路,串联成一道独特风景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滋润着姑苏大地的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