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苏州正在实施......
2022-10-26 10:46:00

  紧抓“关键少数”,全面实施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头雁工程”;紧盯重点领域,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中坚工程”;紧跟法治实践,全面实施国家普通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赋能工程”;紧扣法治乡村,全面实施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强基工程”…… 

  5月,苏州出台《苏州市关于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通过持续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示范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实施方案》围绕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国家普通工作人员以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了具体提升措施,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 

  苏州作为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八个试点地区之一、江苏唯一一个试点地区,承担着改革探路、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 

  苏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实施方案》是苏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行动指南,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法治苏州建设的深厚基础,苏州将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着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 

  “头雁工程

  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领导干部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发挥头雁示范作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的水平。 

  今年初,在苏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上,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方新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了专题辅导。 

  《实施方案》提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开展法治专题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每年举办2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至少组织开展1次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旁听人民法院庭审活动,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负责人任期内至少接受1次法治专题脱产培训。 

  中坚工程

  今年3月,张家港市某科技公司依法取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行政许可后,未按照批复内容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张家港市水务局执法人员利用监督检查、专项约谈等手段,多次面向行政相对人讲解其行为涉嫌违反的条款、情节性质轻重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督促该企业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通过执法人员的“释法说理”,我对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执法人员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是此次法治素养提升“中坚工程”的主体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水务局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相关企业、在建工地以及沿街餐饮商户进行相关执法检查,同时履行“谁执法谁普法”重要责任,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土保持宣传册》等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将法治学习成果转化为普法实践成效。 

  “赋能工程

  7月22日下午,昆山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行政处罚纠纷案。苏州市、昆山市两级34家机关单位代表参加旁听。此次审理的案件是一起因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而引发的行政诉讼。 

  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围绕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重要环节,就案件调查取证、行政执法程序、适用法律依据等问题展开充分举证、质证和辩论。旁听人员聚焦案件争议焦点,认真旁听,体验最直观的“法治课堂”。 

  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苏州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具体举措。近年来,苏州不断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进一步提升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 

  “强基工程

  走进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法治乡村实训教育基地,蒋巷村第一书记常德盛正在为辖区青年干部开展实境教学。他以“蒋巷村的基层治理方式”为题,围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规民约作用发挥”“农村干部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支塘镇司法所副所长吴嘉翔说,“法治乡村实训教育基地的打造,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有益平台,作为司法所工作人员,我们应该汲取蒋巷村依法治理的工作经验,持续推进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品味”历史法治人物“扫一扫”参与宪法在线问答在法治园与青少年进行文创互动与身边穿梭的游客探讨经典法治格言…… 

  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内,村书记王义平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公园内开展研学活动。 

  我们一个村就是一个研学点,9月参加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网上测试,每个月既有规定的学法主题,也有自选的实践教学,村“两委”班子成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 

  村(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苏州紧扣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强基工程”,通过开展“两委”班子成员学法轮训等举措,着力把法治建设、法律服务送到基层最前沿。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