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申请即办+上门服务”,享受更加便捷的法援服务
2022-10-25 11:13:00

  为让困难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法律援助,宿迁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社会救助对象法律援助“申请即办+上门服务”机制,明确规定对宿迁市社会救助对象申请法律援助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且对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不作具体限制,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作用,更好地维护帮扶救助对象合法权益,兜牢民生底线,筑牢幸福之基。 

  上门服务 

  “我从没打过官司,关于起诉的事情一窍不通,多亏了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王律师免费帮我打官司,为我的事情忙前忙后,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某是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双腿残疾。今年5月,李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外出,行驶途中因避让徐某驾驶的无号牌摩托车而受伤。徐某系未成年人,且属无证驾驶。经交警认定,徐某承担主要责任,但徐某父母拒不支付相关费用。 

  在宿迁社会救助对象法律需求大排查活动中,中扬镇“法律明白人”李前生了解到李某的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到李某家中核查案件相关证据材料,当场办理好法律援助审批手续,并指派村居法律顾问王梦佳承办该案,帮助李某解决赔偿问题。 

  目前,宿迁市已建立帮扶救助对象数据库,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对象和市、县(区)总工会核定的困难职工等人员,放开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不限于法定的刑事案件和九类民事和行政案件,对“一般人身损害、财产纠纷”等可诉事项均纳入援助范围,全部予以受理。 

  同时,成立法律援助律师团,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指派到村居,对帮扶救助对象的一般性法律咨询、法律帮助边排查边解决;对符合《法律援助法》规定的法律需求,进行上门服务;对一时无法解决的法律需求排定计划、跟踪督导、逐步解决,并建立法律援助需求清单销号制度,及时向帮扶救助对象反馈问题处理进展和结果。 

  申请即办 

  为保障社会救助对象的法律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宿迁市积极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作用,加强走访摸排,主动上门了解帮扶救助对象、妇女儿童和失能、失智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只要刷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上找到相关文书,还能免费下载,太方便了。在宿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自助终端机前,低收入户李某顺利下载了一份法律文书。 

  这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着力解决群众获得法律服务的堵点、难点问题,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覆盖宿迁市各县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部分法律援助站点。 

  为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宿迁打通法律援助申请系统和帮扶救助对象数据库“系统壁垒”,实现人员信息快速、精准识别,帮扶救助对象可以到法律援助机构、帮扶救助中心(社工站)等地“线下”申请,也可以通过“我的宿迁”APP、宿法通小程序、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等平台“线上”申请。 

  联合救助 

  “你好,我老婆和我闹别扭,回娘家几年都没回来了,我想离婚,怎么办?” 

  “不要急,请您将结婚证等证明材料收集好,我们详细了解情况后,帮您想办法。” 

  宿迁市宿城区双庄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借助民政部门服务窗口设立,当事人到法律援助站进行法律咨询时,工作人员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登记,认真解答,待材料审核后,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目前,借助民政部门服务窗口建成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在宿迁实现全覆盖。 

  为构建多部门良好配合、相互支持、内外联动的合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质效,宿迁市依托各级民政部门帮扶救助中心(工作站),设立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96个、村居(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1397个,着力打造24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方便帮扶救助对象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今年4月以来,宿迁市司法局组织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力量,“一户一档”全面摸排社会救助对象法律需求,走访社会救助对象23.7万人,排查各类法律需求1.2万件,提供法律咨询8363人次,化解矛盾7002件,上门办理法律援助69件。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