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律师,准备出摊了,记得把横幅和普法折页都带上。”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司法所工作人员邓烨一边催促着,一边熟练地将便携风扇、手机支架、真空水杯等小礼品码放在后备厢。
通过几轮答题,并集齐“南风解忧 法治有我”8个印戳,市民宋先生拿到了一只印有“法润武进”Logo的真空水杯:“这里烟火味儿浓,社会治安好,今天还有意外收获!”
9月13日,夜幕降临,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的大学城夜市热闹非凡。除了烧烤的香味、集市的喧嚣,“南风法治夜市”摊位也引来不少市民围观。
大学城夜市是常州夜市“顶流”之一,不仅吸引了周边大量在校大学生,也成为常州市民的打卡“地标”。
今年6月,常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若干措施》,10条举措中将“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摆到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法治护航夜间经济,当好平安法治守夜人”也成为武进区司法局研究的新课题。
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局长薛健峰表示:“一方面,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八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也是夜市的重要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夜市人流量大,普法宣传面广,我们协调公安、消防、城管、环保等部门参与,共同推动‘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鼓励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力量进驻,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法治环境。”
自6月下旬“南风法治夜市”出摊以来,已吸引3500余人次参与普法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内容涉及依法经营、合同订立、反诈防诈、消费维权、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通过“地摊普法+移动宣传+网络直播”的运作模式,让普法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引导“烟火气”与“文明味”同行。
“除了夜市管理,还有一些因消费产生的矛盾纠纷也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协调处理。”大学城夜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李培贤坦言,在“市容”与“繁荣”、“烟火”与“文明”之间找寻平衡点,法治是“一剂良药”。
前不久,经营户张某为销售一款饮料与摊主谈某签订了摊位租赁合同,之后张某因故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租金,被谈某拒绝。
夜市管理办了解情况后,组织驻站律师蒋和平和人民调解员胡立峰开展协调,最终这起租赁纠纷顺利解决。
为进一步满足相关法治需求,南夏墅司法所在夜市专门设立了“南风解忧”公共法律服务站,每周三安排值班律师、人民调解员驻站办公,已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62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起。
“点亮法治灯,照亮烟火气。”南夏墅司法所负责人上官佳英表示,下一步还将在摊主中发展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通过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传递社情民意、引导法律服务,打出服务夜间经济的“组合拳”。
南夏墅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敏认为,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的关系,“稳步有序的放、依法依规的管、全面周到的服”,才能共同守护好夜间经济,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