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六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
时光看似波澜不惊,却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厚重的记忆,让我们变成有故事的人。
对于王玉华来说,时光的意义不仅于此,因为在时光的流逝中,她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蜕变成为一名成熟的戒毒人民警察,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带领更多人前进的“领头雁”。
时光的历练
从警21年,王玉华始终坚守在教育戒治一线,先后担任中队长、教导员、大队长。这一路,王玉华摸索着教育戒治的“良策妙计”,在林林总总的难题之中,探寻着教育戒治的百计千方。
2015年,一名新入所的戒毒人员张某引起了王玉华的注意。她是一名特困病患人员,对场所环境有恐惧感,不愿与人沟通、抗拒接受教育戒治。王玉华仔细查阅她的家庭背景、个人资料,深入了解她的情况后,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
张某体弱多病,王玉华便依据政策为她申请病号餐,帮助恢复身体健康;张某面临家庭婚姻纠纷,王玉华便积极联系法律援助律师,为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张某想念年幼上学的女儿,王玉华便依规安排她拨打亲情电话、进行视频会见,帮助缓解念家情绪……最终,在王玉华的帮助下,张某积极参加戒治活动,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教育戒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戒毒人民警察要及时疏导戒毒人员情绪,努力消除负面影响。王玉华深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她一次又一次与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博弈,靠着夜以继日的警觉与用心,攻坚克难,为他们指引正途。
新时代的创新
作为六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玉华充分运用“五线”支部工作法,以党建带队建,积极打造“正青春”支部品牌特色,全面夯实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打造“3+”学习教育模式,即“书记领学+平台助学”“研讨促学+个人自学”“先锋引学+实境辅学”,以此筑牢团队思想政治“生命线”。
开展支部各项组织生活活动,活动前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活动中主题突出、责任分明,活动后提炼总结、效果明显,完善党支部生活“规范线”。
坚持“抓好中间,带好两头”队伍培养方法,针对队伍整体年轻现状,分层次树标杆,发现和培养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年轻民警,树立优秀民警“标杆线”。
健全考核机制,每月实行积分兑现,强化八小时外管理,建立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架设组织纪律考核“警戒线”。
坚持严管厚爱,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执勤模式,合理排班,及时帮助民警解决家庭困难,表达组织关爱,传递团队家园“关爱线”。
六大队党支部先后荣获省戒毒局集体三等功、“厅人民满意先锋岗集体岗”“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错过”中的坚守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几乎所有的“双警”家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团聚,是一种“奢侈品”。
疫情形势严峻时,王玉华结束封闭执勤回家的那天,就是同为警察的老公进入封闭备勤区的那天,两人经常打个招呼就要分别,有的时候,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也会面临无人照料的窘境。
去年中秋节,母亲出车祸导致跟骨骨裂,肇事司机现场逃逸,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而当时的王玉华正在封闭执勤,其丈夫独自带着老人看病、安抚女儿、处理交通事故。
三天后,丈夫回到单位备勤,王玉华虽心中有万般焦急,却仍然选择坚守岗位,仅能通过电话不断跟进家中情况。所部为照顾双警家庭制定了提前一天出执勤区的政策,她却从来没有申请过,每一次封闭执勤都坚持“战”到最后一刻。
细数王玉华21年的从警生涯,破女所事业初创的蹒跚之难、破教育戒治工作的复杂之难、破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相思之难,她总是鼓起勇气,直面挑战,让“破难”两字贯穿始终。
那些在她影响和带动下奋发作为的青年民警,见证了她的初心使命;那些在她的帮助和引导下步入正轨的戒毒人员,见证了她的藏蓝青春。这,正是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平凡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