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朱某接到东台市法律援助中心回访电话时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们帮助!我不但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还有了新工作。这些天,正备年货呢。”
原来,之前因所在公司宣布停产,朱某等50名农民工不仅被拖欠工资,还面临失业的困境。“我们多次找企业要说法都没结果。”就在一筹莫展之时,东台市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对接市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后,法律援助中心及时指派援助律师介入。
没有了工资保障,员工情绪很激动。援助律师张国华向朱某等人了解情况,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了解到公司不再复工,朱某等人希望律师帮助维权。
每个人的欠薪情况、掌握证据等情形不同,如何确保受援人的最大利益?张国华制定了处置方案:对被拖欠工资额较大,且有明确充分证据的,建议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其余员工被欠薪金额不大,但证据不充分,需要与公司沟通确认进行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后,想组织双方先期调解,但在送达法律文书时又遇到了困难。”张国华说,因企业停产,留守公司人员无法取得公章,导致仲裁法律文书无法送达,仲裁委只得通过公告形式送达。
得知公告期需要60天,朱某等人很着急,张国华一方面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协商,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介入,组织双方多轮调解、沟通。最终,朱某等人与公司达成调解意见,50名农民工全部领取到应得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案件顺利化解,法律援助服务并未止步。“回访时了解到,50名农民工绝大多数是技术熟练工,仍想留在东台工作。”东台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冬梅介绍,他们安排援助律师进行培训指导,联系园区劳动部门了解相关企业信息,为农民工牵线搭桥。很快,朱某等人有了新工作。
法律援助是一项暖民心的民生工程。2021年,江苏省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将实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重要载体,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实现受援群众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
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5万件,同比增长14.52%,常住人口受援率达到万分之14.84,接待群众咨询28.18万人次,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