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兵,南京监狱指挥中心一级警长
2000年8月,他转业分配到南京监狱,负责监狱监控、报警等技术防范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获专项嘉奖。
转业不转志,转岗立新功,这是南京监狱民警崔士兵从警生涯的真实写照。
崔士兵个子不高,从老兵到老警,近耳顺之年的他,虽芳华已逝,脸上爬满皱纹,但雷厉风行、敢于担当、吃苦奉献的军人本色并未褪去。
“老崔善思考、肯吃苦、严要求,为监狱安全稳定出谋划策,贡献‘老兵’的智慧。”监狱的同事都这样评价。老崔的事迹先后被《江苏警视》《法律与生活》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
2019年,监狱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第三只眼》荣获中央政法委短视频大赛全国干警组十佳作品,从此,老崔从部队退役后永葆军人本色,在璀璨警营再创佳绩的故事广泛传颂。
“小发明”带来“大安全”
“老崔,真棒!半路出家,在小作坊捣鼓出大发明,给监狱研发的红外感应照明系统,光研发费加电费这两笔费用就省了26万!”说话的是南京监狱信息装备中心主任柏霖,言语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监狱过去采用定时的方式来控制监内照明灯,这样既不科学也不经济,尤其是晚上11点钟关灯以后,监内一片漆黑,道路监控设备无法捕捉到清晰图像,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当时大家讨论了很久,一筹莫展,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还是老崔平淡地说了句‘我来试试吧’。话语不多,却掷地有声。”柏霖回忆起多年前开会时的场景。
话说出去了就要给个交代,这是老崔以诚信态度做人、专业操守做事的一贯准则。
新型感应照明系统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当时市场上没有相对应的控制模板,因此,整个控制系统都需要老崔自己摸索制作。
老崔把研发控制模板当作“蓝军”,找准问题难点后立即开始科研攻关。时间不够,加班来凑,不停地尝试制作控制模块,反复进行研究调试。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
“头晕了就闻闻风油精的味道,减轻一下难受的反应,还能提神醒脑,理理思路。”因为技术中心空间狭小不通风,老崔常被焊接电路板散发的废气熏得头昏脑涨、恶心反胃。为坚持实验,他的工作台上常放着一瓶风油精。
回想起那段日子,老崔觉得自己就像入了魔,一天到晚脑子里都是装备线路图。凭着这股不服老、不服输的拼劲,老崔在技术中心整整磨了半年。
“成了!”随着一声惊喜的欢呼,控制模块在测试设备上亮起了稳定的绿灯,老崔终于研制出了红外感应照明系统的控制模块,这在当时是属于凤毛麟角的。
谈及这个发明,老崔打开话匣:“这个新型感应灯,能省不少电费钱哩,更重要的还是民警安全也有了保障。以前冬天天黑得早,每次收工进楼道都是一片漆黑,监控没有光源它就是一个瞎子,罪犯在那个时间不管做什么你也不知道。现在好了,当人进入感应区域时,系统自动控制开灯,定时20分钟,20分钟以后自动关灯。开灯后为监控提供了光源,可以清楚捕捉图像,尤其是罪犯进入感应区域时照明灯自动开启,能对他们起到一些震慑作用。所以新系统刚开始应用时,同事还稀罕了好一阵子,好奇这灯怎么自动就亮了?都说这个灯好,这个灯好啊!”说到这老崔也笑了。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是老崔当新兵的时候写给自己的座右铭。转业这么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老崔心无旁骛,只想练精技术本领,用一项项技术革新小成果在监管改造“战场”发挥大作用。
“不服老”担当“大角色”
新岗位就是新战位,老崔转业到监狱后,负责监狱的监控、报警等技术防范工作。
报到第二天,他就忙活开了。为尽快投入工作,他查资料、看线路,整日忙个不停,因此大家都说他是“闲不住”的人。或许老崔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忙就是20多年。
监狱对监控室进行清理和改造的时候,因为线路复杂、设备多,老崔需要对每台设备进行登记,对每条线路进行清理,常常忙得一身的灰一脸的汗,中间累了就靠着梯子休息一会儿,饿了吃点盒饭。晚上回家,两个肩膀又酸又疼,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一大把年纪了,还和小伙子一样那么拼,也不知道自己身体有几斤几两。”妻子看在眼里,又好气又心疼。
老崔口中应付着,脑中仍构想着清理改造的计划图纸,直至沉沉睡去。
连续3天的高强度工作,老崔迅速完成了设备的拆除和线路的整理工作。
为实现监控全覆盖,他利用休息时间设计绘制了上百张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线路图,做了十几个方案和预算,只为了使方案更合理、更实惠、便于操作。
“保证质量不出纰漏。”老崔只有一个念头。于是,他始终在施工一线,严格把关。即使右脚脚趾开刀做手术,也不影响他第二天像“企鹅”一样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工地上。
在老崔尽心尽职的不懈努力下,监控室的改造超出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好评。那上百张图纸,至今仍保留在他的办公室里。
老崔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干活的时候经常爬高走低,同事总提醒他:“年纪不小了,慢点!”他还不服老,有时嫌小伙子动作慢,跟不上他的节奏。
可登高作业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有一次因脚手架放置不稳定,老崔在调试摄像头时从 2 米多高的架子上跌落,头部跌破淤肿,臀部大面积擦伤淤血。同事们吓坏了,赶紧扶起老崔,要带他去医院。
“医院肯定要去的,但这个机位我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能调好,如果换个人来又要重头摸索,浪费时间不说,耽误整体项目进度就不好了。”他摇了摇手说,坚持把摄像头调试好后才到监狱医院进行简单的清创处理,处理完后又继续回到岗位上。
近年来,随着“智慧监狱”建设步伐的加速,监狱信息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监狱的许多技防项目需要维护更新和推进建设,认真负责的老崔也更加要忙碌了。早上6点不到,他就来到施工场地,从监房到车间,从医院到禁闭室,对工人当天的工作进行规划定点,绘制图纸。8点,工人进场,他开始指导工人施工。
当时正值三伏天,连续几天的高温红色预警,对老崔来说,监内改造施工任务能否按时完成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崔毫无怨言,放弃休息时间,终于将智慧安防系统按时高质量完成。
“如果不是那天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 50 多岁的老崔动作能那么敏捷,行动那么果断。”同事许虎感慨。
2019年11月16日凌晨 3 点 50 分,会见楼南侧施工工地电缆意外起火。火苗窜起的关键时刻,正在岗亭执勤的两名武警战士及时发现火情,迅疾向监狱指挥中心报告。监狱指挥中心立刻启动预案,组织警力扑救。
火情就是命令。在场年纪最大的老崔第一个拎着灭火器冲入现场进行扑救,数分钟后火势熄灭。火情解除后,老崔又马上动手维修故障电缆,确保监狱能在最短时间内通电,也保障了白天施工的正常进行。
“老师傅”还有“大心愿”
“真正的‘传帮带’是要把技术留下来。”带出几个能力强、技术硬的徒弟是老崔眼前最着急的事儿。在组织的安排下,老崔成为小张的业务师傅。
小张初到信息装备中心时,明显有点消沉。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无非就是组装电脑、安装系统、连接网络,觉得技术含量低。
老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直接带着小张去“实战”——去排除基层监区反映某个监控黑屏或者其他故障。
老崔稍作查看就知是设备、线路还是系统的问题,并且立刻指出哪一处设备、哪一条线路有问题。老崔“活地图”一般的业务水平让小张深深折服,从此认真地跟着老崔学习业务。
不仅在业务上教,老崔低调沉稳的处事态度更是在悄无声息地感染着小张。
一次国庆假期,小张和老崔同值一个班。中午小张帮老崔带饭,把饭给老崔时跟他讲道:“今天单位伙食不行,没有什么菜!”老崔笑笑说:“没有关系,你带什么我吃什么,我不挑食。”一句话,几个字,彰显了老崔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这样无意识的一句话让小张深有感悟。
“明年我想再带个徒弟。”当谈到未来的计划时,老崔满是开心又略带伤感地吐露着自己的“小心思”。
璀璨警营大舞台,绽放老崔新风采。
我对警服有着莫名的情感,警服是我的命根。退休前,带个好徒弟,也算对这身警服有个交代。——崔士兵
无论身处何处,老崔还想发挥些余热,“再带一个徒弟”成了崔士兵退休前一个最大的心愿。
文字:方 寅 吴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