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江彬,中共党员,江苏省司法厅办公室四级调研员。
专注信访工作10年,做到来访群众零投诉,案件办理零差错。先后荣获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政法系统“忠诚卫士”、江苏省司法厅“人民满意先锋岗”等荣誉。江苏省司法厅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信访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走进齐江彬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办公桌,一大摞信件,桌后的椅子上,码放整齐的数十个档案盒,高过办公桌上的电脑。
“这些是近两年的信访材料,这两摞是明天要寄的信访答复。”齐江彬从材料堆里抬起头,起身拉开窗帘,指着门口桌上的一沓快件袋,平静地说道。
说材料堆积如山,一点也不夸张。桌面上两台电脑,数份材料堆叠在一起,座位左边的打印机上,右后方的茶几上,挨墙放着的两个大柜里,全是各式各样信访信件。
“每一件信访事项都是‘烫手山芋’,做信访工作难吗?”面对这个问题,齐江彬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不难也难,唯同情心、同理心、敬业心“三心”尔。
齐江彬从部队转业到江苏省司法厅,在信访岗位埋头干了10年没“挪窝”。
“江彬的话实诚,人实诚,做事更实诚,信访户见了他都服气!”
群众这样评价:江彬为人彬彬有礼,不怕苦、不嫌累,依法解决群众困难,是信访者的“知心人”。
用同情心温暖群众
众所周知,信访接待室,是人感到“沉重”的地方。愤怒焦虑的人,纠结难办的事,让空气凝固,有时还会传出哭声、骂声和吵闹声。
如何将吵声、吼声、质问声、牢骚声转化为笑声、感谢声,理解包容、善解人意的齐江彬在此下足了功夫。
时间拨回2012年8月3日,江苏省洪泽县一位叫秦云(化名)的信访人到江苏省司法厅反映情况。时隔9年,齐江彬还是能清晰记得她的名字。
“40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苍老。”齐江彬说,“有个比她年纪大很多的丈夫卧病在床,公公瘫痪,婆婆年迈,她是全家的‘顶梁柱’。过去全家人生活在船上,近期搬到陆地,家里连个像样的板凳都找不出。”提起秦云的家庭状况,齐江彬唏嘘不已。
原来,秦云的儿子因吸食毒品出现精神异常,后来又犯了罪。儿子出狱后,她以其子在省某监狱服刑期间患上精神疾病为由,要求监狱赔偿。
经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某监狱及所在地检察院等部门多方调查,情况不属实,但秦云拒不接受处理结论。按照信访条例,这个事项不该受理,规定就是规定,信访渠道无法帮助。齐江彬本可甩手不管,但他同情秦云的遭遇。
齐江彬分析秦云信访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所困,想尽量帮一把,解决一个小问题,也许可以防患一个大的社会风险。于是,他耐心地听完倾诉,不怪罪其“骚扰”,而是立即会同省监狱局和某监狱负责人,赴洪泽县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帮助办理低保、医保,申请困难救助,并请当地社区帮其子找了份工作。
关爱如山,深情似海。秦云口服心服。9年来,再没上访。
带着感情做信访工作。齐江彬口袋里,总备着一点现金。有时,当事人在信访接待室一呆就是一整天、一周甚至一个月,齐江彬释法说理磨破了嘴,熬红了眼,可遇到手头拮据的当事人,他会忍不住掏出100块、200块的现金,作为吃饭坐车的钱,并说:“风里雨里来回奔波,一顿饱饭都没吃上,不容易!”
△齐江彬查阅信访案卷
用同理心化解矛盾
初冬时节,冷雨霏霏。接待室里,如沐春风。一位年过古稀的大爷,格外引人注目。
大爷是给来信访的当事人讲解业务的,公证条例倒背如流,甭管哪项公证业务,张口就能说出适用的条目,公证员和当事人站在一旁,为他竖起拇指。
这位大爷是齐江彬专门请来的特殊“外援”,其实,他曾经也是齐江彬接待过的信访当事人。
大爷叫李军(化名),曾因涉及公证的矛盾多次上访。后来,渐渐吃透公证有关法条,有一次在接待室等待,他遇到了其他因公证问题信访的群众,闲聊中,他帮当事人解答了疑惑。
齐江彬发现李大爷的能力,于是,当李大爷来时,也请他帮忙分析。李大爷找到成就感,自己的信访办结后,仍经常到信访接待室坐坐,帮忙解答公证咨询。
“信访当事人多数时候,不像李大爷这么冷静!”齐江彬深有感触。
2011年底,监狱一名罪犯服刑期间突发疾病病故,家属因不合理要求未被接受,情绪激动,气氛紧张。
在与家属沟通过程中,齐江彬被推倒在地,右手一阵剧痛。他顾不得自己的伤势,硬撑着爬起来接着谈话调解。当得知上访人及亲友尚未吃午饭时,马上自费买来面包牛奶。
同时,赶紧安排律师帮助分析案情、解读有关政策,劝说上访人理性反映情况,放弃不合理诉求。经过两天的疏导,真诚的沟通,上访人不仅主动向齐江彬道歉,还同意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要求其他亲友翌日立即返回。
△齐江彬在省司法厅法律服务中心
来访群众对接待人员的解释不满意,或心理预期不能满足,常迁怒于信访工作人员,进行指责辱骂甚至出现推打撕扯行为。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齐江彬也委屈,但他说:“家里遭了事,换了谁脾气都会暴躁些。”
微微一笑“消火”,赤诚之心“解忧”。对待信访人温言软语、耐心细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暖了群众的心,也化解了信访“疙瘩”。
用敬业心对待工作
变化的是年轮,不变的是坚守。齐江彬办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沓来信登记本,每一页上面记载了来信事由、寄信人、答复情况等详细信息。
翻开最后一页,左上角标记着日期——2020年12月31日-745。这是 2020 年他收到的最后一封来信,编号745。
数字是有力的证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信访渠道也增加为信件、电话、网络、面访、电子邮件等形式。仅2020年,齐江彬就收到745封信件、接待85次面访、回答网上转办29件。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了解信访工作全貌。
“就算全年无休,每天也要处理3个信访件。”上访者重复最多的就是这几个词:“好人、贴心,好官、清廉。”
信访内容不仅是反映矛盾问题,还有很多是业务咨询、意见建议、困难倾诉。齐江彬每年收到的信访中约60%不属于司法行政业务范畴,要做大量的筛选甄别工作,但他总能厘清责任,发挥“情报站”和“观察哨”的作用,将这些信访件转其他部门办理并书面告知信访当事人,在中间“穿针引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这是今天刚收到的一封信。”齐江彬随手拿起手边一摞和新华字典差不多厚的信,“打印稿、光盘、照片都有,这种体量的来信还有很多。”
△齐江彬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每收到一封信访材料,齐江彬需要经历登记在册、研阅材料、判断是否在受理范围、分析处理部门、转送交办受理部门、督办答复、审核评估答复内容、送达意见、归档保存等一系列流程。
“接待当面来访,还要做好记录,网络转交信访还要做好网上处理流程。”齐江彬笑着说。
除了处理来信来访,齐江彬每天还要统筹协调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内的信访工作,研究推进信访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
信访上“云端”,齐江彬肩上又压了一付沉重的担子。最近,他在忙着开发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信访办理系统,上线后可以实现信访事项电子交办流转。
齐江彬和全省监狱、戒毒系统、各司法局全都保持一线联系,经常为了一个信访件,打上几十个电话,沟通协调已成常态。
春去冬来,十年如一日。齐江彬每个周末,至少有一天要回到办公室里梳理工作;每天晚上睡觉前,回顾反思一天的工作处理是否恰当,还会担心明天是不是会有新情况发生。
十年磨一剑。在信访接待岗位 10 年的经历,让齐江彬实现从不善言辞的“闷葫芦”到“解决信访问题的行家”的转变。
信访岗位锻炼人。我的心态是越来越平和,加强学习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我会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熟悉最新的行业法规,要不然没办法回答信访当事人的提问,这倒逼我必须学习。——齐江彬
大家都认可齐江彬的“无私”,不求名,不图利,就这样埋头苦干,边学边干,思考总结,提炼巧干。他记了几万字的工作笔记,电脑里分门别类建了几百个工作文件。
《重大信访事项会办制度》《司法行政机关信访服务规范》《初信初访事项办理规范》《系统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细则》《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等,10多项江苏省司法行政有关信访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图的出台,都出自齐江彬的手。
“10年时间一路走来,感觉累吗?”
把办好每一件信访件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就不会感到累,能为百姓解决问题更让我从中收获成就感。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我愿意做上访者的“知心人”,人民群众的“自家人”,尽所能满足需求,推动问题迎刃而解。——齐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