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司法厅举行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6名同志从不同岗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忠诚履职,坚守法治为民担当,忘我奉献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以担当践使命 铸警魂
——江苏省溧阳监狱十六监区监区长 周伟
我是溧阳监狱十六监区监区长周伟。参加监狱工作18年来,除了在狱政科工作过两年多,其余时间一直在基层一线。5 年前,我担任十九监区监区长,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十九监区迈进了监狱“第一方阵”。
没多久,领导便找我谈话,要调我到十六监区,我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我深知,“十六监区作为总仓监区,点多、面广、摊子大、情况复杂,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可担子不能捡着挑。但去了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困难远比预想的多。罪犯构成复杂,人员流动性大,车辆进出频繁,警囚比全监垫底……面对困难,我暗下决心:只要肯担当,就一定能攻下这个“娄山关”!
什么是担当?
敢于在危局中定大局就是担当!
监区就像个大家庭,监区长就是这个家的带头人。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监区才有向心力,干事才能聚合力。
去年大年初二清晨,我正在整理值班日志。突然,一阵嘈杂的对讲机声,打破了警务室的宁静。“紧急通知!从现在起,省局启动疫情一级响应,所有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大门!”
刹那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收到!”我第一个回过神。事发突然,大家都没心理准备。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监区长,不能慌!为了稳定军心,我立即组织战时动员。我对大家说:“都说关键时刻看担当,什么是关键时刻?现在就是关键时刻!”
在后来的 58 天全封闭执勤中,监区涌现出的一个个“战役先锋”“最强战队”证明,我们的民警“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们的民警“完全值得信赖”。
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可现实中的各种难题又迎面而来。所有值班民警全要留在监内,生活用品短缺、床铺被褥不够,很多人连换洗衣物都没带进来。我首先想到的是,监区不能“等靠要”。我立即带人到仓库翻找节余的夏令用品、把办公桌拼成临时床铺、利用习艺设备自制床单被套。
同时,我还挨个询问同志们所需所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5类16项数据清单,搜集需求建议30余条。监狱参考建议报告,迅即下发物资3000多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民警的后顾之忧。
什么是担当?
善于在困局中稳全局就是担当!
高墙内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作为监区长,必须时刻抓好罪犯思想稳控工作。
两年前的中秋,一个刚结束会见的服刑人员一回到监房,便红着眼对我鞠了一躬。说起这名服刑人员,我印象挺深,他姓顾,脖子以下全是纹身,左眼角那条 5 公分的刀疤,十分醒目。该犯曾因对抗管教和打架斗殴,多次被送严管。刚到我监区不久,已经和多名罪犯发生矛盾。多年的从警经验告诉我,这样一个“刺头”,如果不尽快拿下,势必影响监区整体安全。
我立即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攻坚小组。一边安排人仔细查阅卷宗,一边安排人到他曾服刑监区,深入了解情况,自己则与其展开正面“交锋”。记得刚开始找他谈话时,他习惯于把头扭向一边,总想用一句“我老子都不管我,你就别费口舌了”,把我“堵”回去。
可身为监区长,又怎会知难而退?后来,经研判发现,无会见无通信无汇款的顾犯,每到会见日,整个人都会显得很落寞。原来,顾犯自幼母亲早逝,从小混迹社会,其父又因他多次坐牢,不想认这个儿子。
我当即判断,要打开顾犯“心锁”,差的就是亲情这把钥匙。说干就干!我立即组织攻坚小组成员分头行动。一方面,安排顾犯写家书、寄照片、录视频;另一方面,协同监狱教育矫治支队,和当地司法局互帮共建民警,一起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顾父终于同意来监,参加亲情帮教大会。自那以后,顾犯脱掉了“三无”标签,还被评为“技术能手”。
就在几个月前,刑满的顾某和父亲一起,专程从河南老家,送来一面锦旗。经询问得知,顾某回归社会后,进了一家服装加工厂,还成了技术骨干。那一刻,我由衷感到:“改造罪犯意义重大,因为我们挽救的,往往不止是一个迷途灵魂,更有可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任监区长 5 年来,我先后化解危机100 余起,转化挂牌攻坚罪犯 26 人,成功转化率达 95%以上。
我认为,作为一名管教者,要善于拨开迷雾、融化坚冰;而作为一名监区长,就要善于带头冲锋、凝聚合力。
什么是担当?
勇于在变局中开新局就是担当!
工作第 10 年,我被调至狱政科任副科长。刚一上任,就赶上新监狱建设。我主动承担起施工期间,监管安全保障任务。
8月的工地,骄阳似火,钢筋水泥仿佛都要被融化一般。
白天工人施工时,我头顶着令人窒息的高温,穿梭于繁忙的施工现场,围墙、电网、岗楼,一处一处看,一项一项查,生怕漏掉半点儿隐患。
晚上罪犯收封后,我头顶各种嗡嗡叫的蚊虫,对各个警戒点位进行巡查,一圈下来,往往已是子夜。用冷水洗把脸,我又打开电脑,结合问题完善规定,累了就在办公室和衣而睡。
一天凌晨两点,我刚躺下,对讲机便响了起来,“106,106……东围墙断电!”我从办公室的“行军床”上跃起,边朝现场跑,边汇报值班领导,同时联系指挥中心挂屏监控,通知监区加强警戒。故障排除后,我感觉脚板隐隐作痛,抬起脚底,才发现连日巡查穿的鞋,竟被磨出个窟窿来。
大建设的 1000多个日夜里,“朝五晚九”成了家常便饭。施工期间,我共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40 多起,协助安装监管设施 2100 余件,每天步行超 20 公里。
新监狱建成前夕,经组织安排,我又重新回到了这个熟悉的战场。由于较为频繁的岗位变动,大家笑称我为“救火队长”。
曾有人问我,看你整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还要承受那么多队伍和监管安全压力,图啥?
我想,选择这身藏蓝,就选择了风雨兼程,就选择了守护一方安宁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是宗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尽责是天职,作为一名科监区领导,使命就是担当。
路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我的这些所谓事迹,不过是曾经、正在和将来,发生在每一个政法人身上,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可正是这些“稀松平常”,在广大政法人不舍昼夜的坚守和奋战中,彰显着政法精神,贡献着政法力量,体现着政法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