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宜兴社区矫正新模式:“精准评估+个性方案”
2021-04-15 11:06:00
  “虽然我犯过罪,但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没有嫌弃我,用心用情帮我走出阴霾,我感激不尽!”在江苏宜兴市宜城街道一个水果批发店,已经解矫的邵某由衷地说。
  从自暴自弃到自信满满,邵某的“判若两人”,得益于宜兴市司法局量身定制的帮扶计划,创新社区矫正运行管理的实际举措。
  探索矫正模式,提升帮扶质量。《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以来,宜兴市社区矫正机构率先构建试行社区矫正“133江苏模式”,聚力打造“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社区矫正样板,打出一套推动社矫规范运行的“组合拳”。先后捧回“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奖”“省级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宜兴社区矫正工作品牌在全国叫响。
  ——宜兴市司法局局长 周晓明
   

 

  

  近年来,宜兴市司法局探索宜兴市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协会、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审前调查评估,构建协同矫治工作体系。
  不仅如此,他们还紧盯制度、分类和分级三项管理,对照“规范+指引+规定”工作要求,细化出台宜兴市社区矫正对象报告、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出台《宜兴市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工作规范》,制定《宜兴市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落实细化10类社矫对象损害修复工作指引,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力量开展类别矫正和损害修复。
  结合“四色预警”体系,建立“链上考”工作机制,采取计分制落实“量化考”,通过公安等部门数据联通落实“关联考”,通过月考核落实“动态考”,以考强预警、以考促管理。依托省社区矫正“智慧平台”系统和省政法业务协同平台,对接全市“天网、雪亮”工程,实现分级管控智能化。
   

 

  

近日,在宜兴市方圆帮教中心,宜兴市司法局针对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采用心理测评结合VR设备,使用者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画面。
  “这是开展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科学制定矫正方案,进行因人施教、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一个缩影。”宜兴市司法局副局长王拯说。
  为强化“精准评估+个性方案”实施,他们对入矫对象通过“望闻问切”,进行罪型特征、行为风险、矫正需求、心理状况“四个评估”,为矫正对象进行初步画像,开出信息化和人工诊断处方,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贯穿矫正全过程,并根据阶段性实施效果评估,动态调整矫正方案。
  4月13日,记者在设置于宜兴市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协会成员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的明珠驿站损害修复基地了解到,该基地工作人员开始由企业职工志愿者担任,发展到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担任。
  “明珠驿站志愿服务队,如今拥有志愿者40多人。”王拯介绍,2020年,宜兴市司法局依托明珠驿站,与团市委、妇联合作,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打造宜兴市未成年和女性对象损害修复基地,以“政府牵头、企业搭台、协会唱戏”形式,开展对未成年、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和损害修复工作。部门引领、社会参与、企业协同,为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基础,而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互联互通则为社区矫正工作装上了新引擎。
   

 

 

  ▲社矫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室
  为构建多元化帮扶机制,宜兴市下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探索与人社、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培训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4600余人次,落实帮扶受惠达2500余人次。与此同时,着力打造百家企业爱心帮教工程,使“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社会化安置帮扶的效能不断释放。全市累计发展爱心企业296家、提供岗位764个、安置人员328人,社区矫正工作创新成效显著,实现了从“收得下、管得住”向“教育好”跨越式发展。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