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民是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主任、司法所所长,中等个头、身姿挺拔、神色坚毅,身上透着一股军人的干练,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2004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木渎司法所,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江苏最美退役军人调解员、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江苏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木渎镇素有“吴中第一镇”之称,外来人口超18万,征地拆迁、劳务用工、工伤保险、人身损害等各类纠纷频出,最多的一年发生死亡事故10多起。“我是党员,不管怎么变,我这辈子都是一个兵!”听令而行,向“和”出发。柳亚民向党组织表态:“困难面前不退缩。”16年间,柳亚民践行初心使命,维稳战线勇向前,成功调处各类矛盾2500多件,其中重大疑难复杂纠纷180多件,化解群体性事件150多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一句“听党的” 彰显老兵的责任2017年4月,杜某不慎触电身亡。此时,杜某的妻子已起诉离婚、杜某父母分居多年,而膝下无子的杜某伯伯声称“杜某是我带大的”,要求杜某所在企业、电网公司赔偿,家属多次为获得高额赔偿而上访。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柳亚民组织三方调解不下20次,上门走访和电话沟通不计其数,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柳所长,如果没有你多方奔走,我不可能拿到赔偿款。”杜某伯伯噙着泪花说。
坚守在维稳一线,奔走在街道社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有的只是“老兵”柳亚民忠于职守的担当。
经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柳亚民逐渐归纳形成了为民服务“零距离”、矛盾排查“零遗漏”、化解纠纷“零激化”、法治宣传“零盲点”的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四零工作法”,将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一线,实现了“零上交”,他也因此成为了一名独当一面、善于调解复杂疑难纠纷的行家里手。
一句“很痛心” 折射老兵的情怀
“现在镇上有了矛盾,当事人都愿找柳亚民,听他说说公道话。主动靠前、把当事人当亲人看,是柳亚民化解复杂疑难纠纷的法宝。”吴中区司法局副局长蒋吉伟说。
扶一下年长当事人,为当事人搬一把椅子、递一杯热水,尽可能让当事人感到被尊重。这些肢体语言,在调解中成为柳亚民的“标配”。
2019年5月,患有基础疾病的谢某在木渎镇某企业工作过程中突然晕倒,企业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谢某亲属与企业因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双方僵持不下。情绪激动的谢某亲属纠集同乡采取了堵大门、寻短见等极端方式,使矛盾不断升级,企业运营陷入瘫痪。“发生这样的事,我很痛心。现在是法治社会,闹解决不了问题。今天,我们依法处理善后事宜。”柳亚民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一番诚恳的话语,逐渐打消亲属的抵触情绪。随后,柳亚民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固定证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介入及时,处置措施得当,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桩差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最终画上圆满句号。“当兵时争当排头兵,现在身处维稳一线,也要当急先锋!”面对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柳亚民的态度是:遇有问题不推诿,化解矛盾不上交。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万家团圆的安定祥和气氛蒙上了厚重阴影。1月22日下午,木渎镇紧急成立社会社区防控组,柳亚民任组长,自此便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扎在防控第一线。在他的推动下,木渎镇加大法治宣传、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大排查力度,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闻令重披当年甲,老兵策马再出征。”木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金林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柳亚民逆行出征,主动申请到困难最多、排查线索最复杂、外来人口流动最频繁的社区防控组,接收来苏人员19批次288人,落实社区观察147人,成功劝返中高风险地区“三无”人员15人。此外,柳亚民还加入社区法律顾问群,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条次,帮助办理法律事项90多件,赢得群众信赖。一句“应该的” 道出老兵的本色
“我是一名军转干部,是党和部队培养了我。为民服务、为民奉献是应该的!”一句“应该的”,道出了老兵柳亚民执着事业追求、端正价值取向、十多年不改初心的为民本色。
人生坐标,历史作证。在部队,柳亚民一直分居两地,妻子独自在家赡养公婆、抚育孩子。2004年从部队转业,柳亚民原本打算回到家好好陪伴家人。然而,自踏上人民调解岗位,柳亚民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遇到突发事件常常几天都回不了家。2006年早春,柳亚民的妻子常感身体不适。拖了一段时间后,他本打算抽空陪妻子去医院做个检查,可一起突如其来的群体性纠纷打乱了他的计划。这起商铺销售纠纷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承诺给业主的投资回报无法履行到位,业主们联合起来上访、堵路。柳亚民意识到,如不及时疏导,随时可能会激化矛盾,于是他向妻子解释后便匆匆赶赴现场。“你爱人这次是淋巴癌复发,从医学角度来看,复发再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经过60天昼夜不息的调解,柳亚民终于妥善解决了商铺销售纠纷,却从血液病权威专家口中得知了关于妻子的噩耗,这个铁骨硬汉,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在柳亚民的人生字典里,从没有“放弃”一词,他一边更加积极地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一边陪着妻子与病魔抗争。扛枪担当不忘,军人本色长青。十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木渎镇调委会先后获得江苏省人民调解规范化示范点、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同时,柳亚民利用工作之余,自行研究药理学,悉心照料,终将妻子从死神手中抢回。柳亚民夫妻一路相扶相携,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更乐于伸出援手。从2013年起,他们一直致力于爱心公益助学项目,多次向宁夏、安徽等地贫困学子捐资助学,七年来已帮助20多名失学儿童完成学业。
坚守,不只在艰苦的基层,也在为民奉献的寻常。柳亚民很谦虚:“我没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
话虽如此,可正是他工作劲头不减、工作标准不降的这份“坚守”,方演绎了一名硬核“老兵”披甲执锐、日夜兼程、维稳线上勇向前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