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红梅眼里,女犯心思细腻敏感,但又最善于模仿和从众。很多女性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在监狱服刑期间,如果有人能身体力行告诉她们,什么不可为,为什么不可为,应该怎样为,有参照物,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缺失,让女犯自查自省进而唤醒内心深处的亲情和责任感,那也就意味着,又一棵“枯木”得以救治重生。
刑释人员吴某就是储红梅精心修剪,重新移栽回社会的一棵“树木”。刚入狱时,吴某刚满18岁,全身纹身,在一群女犯中显得格外突兀。警官和其讲道理,她转身就走;同犯和她说规范,她大谈自由;一来就成为监区的刺头。
储红梅并不着急找吴某谈话,只是经过吴某身边时,总要说上两句,如“胳膊上画的是什么?”“警官,你看不出来吗,是个鸟!”“那手指上这个呢?”“是我的咒语,能给我勇气……”“有点抽象。”“脖子上的字母呢?”“是我父母的名字……”吴某脑袋一别,不再说话。储红梅见状默默走开了。
几天后,储红梅又出现在吴某身边,说带吴某去一个地方。吴某狐疑地跟着储红梅走,来到会见室,不想电话一端坐着的是自己的父母,且父母一改往日打骂情形,自责自己平时疏于管教,表示愿意等吴某出来,一家人重新开始。
倔强的吴某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哭着向父母表示自己再也不叛逆再也不惹父母生气了。会见后,同犯们发现吴某“正常了许多”,个人内务卫生再也不用人催,曾嘲笑监区板报就是幼儿园水平的她,还主动报名参加监区绘画小组,承包了监区一整年的板报。
出狱后,吴某找了份广告公司的设计工作,还专门给储红梅寄来一封信,发自肺腑的写道:“储监区长,我学习不好又不听话,一直都被周边的人嫌弃,但您没有因为我是罪犯,就用有色眼镜看我,还总是和我父母说我的进步,所以我暗自下决心,出去后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为您争口气。我第一个月工资全部上交给了爸妈,我爸妈还一直念叨您真是大好人……”这一份迷途知返的坚持,源自储红梅四两拨千斤的教育功力,更源于她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感召。
如果说储红梅对罪犯做到了用心、真心、耐心、细心、专心五个心,对监狱党委交予的支部书记抓班子带队伍这一重任,她则化身勤勤恳恳的“花匠”,将工作中的十八般武艺倾囊相授,让小树苗般的警花们茁壮成长,成为监狱事业的栋梁之材。
在八监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警报到后都要被安排在储红梅值班组跟班学习。新警小何第一天值班便跟在储监区长身后,在罪犯习艺、学习、生活现场,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天下来手腕计步器直逼两万步。
但小何很快就发现,在监狱工作光腿脚生风也不行,还要做到眼明手快心到。“储监区长上一秒钟还在给我嘴里塞橘子瓣,下一秒就在问我疫情期间值班纪律要求了。”
监狱工作对象单一,有的年轻民警面对繁杂的犯情偶尔会有抱怨,对待不讲理的罪犯会不耐烦,会把工作任务、担子看成压力。储红梅将刚刚学来的网络热词给民警们打气,“老师是天底下最让人崇敬的职业吧!关键是,我们把老师没教好的学生教好了,这种成就感要爆棚啊!”
说话同时,她已麻利地在监区挂上“智汇”心桥屋信箱,组织监区心理学、教育学、法学专业背景民警抢“订单”或者“拼单”进行罪犯矛盾化解和教育转化工作。
在这位老大姐身上,民警们学会了“心细如发,不放过蛛丝马迹”“处理罪犯问题不过夜”“身正才能服众”等工作作风和技巧,监区民警间比学赶超风气蔚然成风。唱响红梅赞歌
储红梅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像极了寒冬里的红梅,坚毅、刚强,任它风雪肆虐,始终昂头迎难绽放。扎根基层一线工作23年,储红梅深耕细作这片化腐朽为神奇地的土地,让越来越多的枯木重绽新芽,移栽回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她所在监区持续多年保持民警执法“0”投诉、民警队伍“0”违纪等多个零记录,这些记录背后无不映照着储红梅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钻劲和匠心。
储红梅来得最早,走的最晚,说得最多的是“我住的近,没关系我来吧。”“我不放心,我来看看。” “徐犯不平稳,我今天来和她聊聊”。可鲜有人知道,同为监狱民警的储红梅丈夫,除夕夜正在外省执行任务,储红梅把家里唯一的儿子托付给妹妹代管,转身回到工作岗位。
工作中,她丝毫不提及家中困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监区8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民警,坚守在监管防疫一线一待就是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