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法律服务所主任。
他扎根基层,刻苦钻研业务,用心服务为民,扶助弱势群体,年接办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200件以上。近年来办理法律援助30余件,调解各类纠纷60余起,免费代写法律文4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
先后受到国家司法部、省厅、市县(区)局,县委、县政府、机关工委表彰三十余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优秀党员,被授予连云港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称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亲自编写《新冠疫情防控法律问答100问》,并投放到社区、企业及群众中去,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疫情、防范疫情、控制疫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在化解矛盾、息讼止纷上作出的努力受到了基层群众及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被喻为促进和谐的“及时雨”。
自1988年4月从事基层法律服务三十多年来,他带领全所同志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法律与社会效果双赢。他摆放在服务所门前的标语“法律服务情满怀,有理无钱请进来”已成为他真实的写照。
热心相助,排扰解难
四川省自贡市吴某在连云港打工期间,因疫情企业关闭,老板欠其3万元工资未付,委托王博文通过仲裁裁决后,老板为拖延支付工资,在欠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诉讼。
2020年2月份,法院受理该起诉讼后,吴某因疫情远在四川自贡市,无法来连应诉开庭。但如果短时间内,拿不回拖欠的工资款,那么吴某家中患病的老母亲可能无钱医治。
为尽快拿回工资,王博文驱车三十里找到老板,耐心说服沟通,通过指出其恶意诉讼拖延付款的不道德行为,给当地企业信誉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事人面临的困境,终于说服了该老板。
最终通过网上开庭促成了双方的和解,该老板在庭审中一次性网上汇款兑现了欠吴某的工资款。
爱心相助,扶弱济困
王博文在法律服务所门口树起一块公告牌“法律服务情满怀,有理无钱请进来”,为弱势群体依法维权。
三月的苏北大地,仍然笼罩着疫情的浓云。连云港一家紫菜公司因向十余名职工借款200余万元,到期无力归还,加上公司停工停产,公司老板一允再允,仍未兑现还款承诺,十余名职工索要借款无望遂纠集其配偶、父母堵在公司门口讨要借款。眼看矛盾随时会升级,该公司请求王博文帮助化解矛盾,答应半年内还本付息,但工人及亲属因该老板几次未履行还款承诺而情绪激动。
王博文找到工人中的两名代表,向他们说明了疫情期间企业在未生产的情况下,一时拿不出这200多万元的款项,可以分期分批通过法院出具调解书来确认法律效力,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经诚心说服,一部分职工同意了延期还款,一部分职工选择了诉讼和解约定日期还款。矛盾化解了,企业压力缓解了,社会也更和谐了。
真心相助,平息干戈
2019年12月,赣榆区青口镇下口村一杜姓船老大带领船上人员在外海作业时,船上人员王某左手不慎被绞进起网机内,后左手臂被行截肢术。
杜姓船老大仅支付了医疗费用,对经鉴定致成王某6级伤钱的后续赔偿一再回避,并打算出让船只一走了之。今年3月份王博文接受委托后,引导王某依法理性表述诉求,了解到王某的经济困境,为减轻其诉讼费用的负担,将自家的房产证拿出来为王某保全船老大财产进行诉讼担保。通过真心相助,感动了王某,化解一场干戈。
王博文以一个法律宣传者和法律服务者的姿态,奔走在田间地垄,奔走在街头巷尾,走企业、进社区,用一颗火热的心为民办实事,为企业排扰解难,扶弱济困,如“及时雨”滋润着寻求法律服务群众的心田。
“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就要让群众感到离得近、叫得应、谈得拢、靠得住、信得过!”王博文经常这样叮嘱所里的工作人员,这也是他赢得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