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王某等11名民工受雇到深圳市某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在南京某影城的装修工地从事室内装修工作。
2019年初,工程结束,该公司以种种借口拖欠工钱。王某等人迫于无奈向人社、公安等部门寻求帮助。
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工作,该公司给众人结清了部分工资,但尚欠80000元的工资任凭几个部门再怎么催促,该公司都不肯支付。
随后,王某等人经指点,在今年8月初找到栖霞区法律援助中心。
法援中心受理申请后,考虑到王某等人都不是南京本地人,且有的民工只被拖欠了几千元,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他们的维权成本,立即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以免他们在南京再做过多停留。
这些民工身边除了一纸欠条外就再无其他证据,为了能尽早实现这些民工的诉请并把案件办成“铁案”,法援律师前往处理过该案的劳动行政部门以及涉案的某影城调取了装修合同、工资结算单、转账记录、各部门的谈话笔录等资料,并与相关单位接触过本案的人员进行了详细沟通,充分了解了案件的情况。
经过努力,由十几份证据组成的证据链形成了,可以说本案的诉请获得全部支持已经毫无悬念。但法援律师此时却没有丝毫的轻松感,因为如何把被拖欠的工钱装进民工的口袋,才是为民工维权的最终目的。
法援律师在诉讼资料准备完毕后立即到法院立案。在立案的同时,法援律师还向法院申请开通了“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使案件在审理程序上直接上了“高速路”。
由于感受到正义的强大压力,该公司在接到法院的开庭通知后,就主动联系法援律师,表示愿意进行庭前和解,并同意把拖欠的工资一次性全额支付给民工们——此诉不战而胜!
国庆前夕,11名民工如愿拿到了被拖欠近两年的辛苦钱,而这距离他们向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还不到两个月时间。
近年来,南京市栖霞区司法局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聚焦农民工权益保护,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作用。
通过宣传引路,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法援案例宣讲,让农民工知晓信任法律援助;通过阵地下沉,完善法援服务全网络体系,让农民工方便获得法律援助;通过提升质效,实施法援现场“只跑一次”工程,让农民工享受贴心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