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训词精神
扛起使命担当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为充分展示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和法治工作者“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厉行法治、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江苏省司法厅决定组织开展第二届“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主题宣传活动。
南京市司法局立法处作为承担市政府立法工作的职能处室,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制定地方立法300余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97件,规章82件,涵盖城市建设和管理所有领域,多部立法在全国全省领先。
近三年,清理规章20余次,修改废止89部、取消证明事项32项,优化审批事项30项,取消强制备案事项13项。
建立18个立法基层联系点,每年召开论证会、协调会和座谈会近50场,对《轨道交通条例》《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等近10部立法公开举行听证,并在全国率先将听证意见采纳情况上网公示。
2019年,南京市司法局立法处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立一部,通一行”
南京市司法局立法处5位同志全部为中共党员,具有法律专业背景。
立法工作不仅需要有法律功底,还要“立一部,通一行”。如在审查修改《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时,长江岸线保护区范围划定是立法的核心内容,为让立法更具南京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承办同志在研究30余部上位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的同时,还刻苦研究水利部、国土资源部《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南京市域滨江岸线利用详细规划(2014-2030)》以及国家对长江下游南京河段岸线分区规划成果数据和图例、南京市域滨江岸线数据和图例20余幅,并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岸线保护区范围内的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的区划范围、功能区分反复沟通研究,避免了这些区域功能的交叉,最终形成明确具体并带有南京特色的岸线功能区划分。
由于长期和大量文字打交道,立法处的同志们普遍对文字表述、逻辑非常敏感,甚至可以叫“强迫症”。有的同志笑称:“现在校对文本,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沉下心来、甘于奉献
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对于所有立法,立法处的同志主动提前介入、上门服务、连续奋战。
审查修改《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时在起草单位吃了半个月的盒饭,《南京市婴幼儿保育机构管理办法》的承办同志生病,医生要求多静养,他却只休了一周便返回岗位。
《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管理办法》《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多少部立法都见证了立法工作者宵衣旰食的身影。
敢于“动真碰硬”
立法工作需要平衡社会各方权利义务、协调各个部门分歧意见,往往要花费承办同志大量的精力。平均下来,每部立法都要打上百个协调电话,一两个承办人经常面对十几个部门据法力争、据理力争的场面。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先后开展清理地方立法20余次,其中不乏有一些难啃的骨头。承办同志们发扬“动真碰硬”的精神,修改废止规章89件、取消证明事项32项,优化审批事项30项,取消强制备案事项13项,取消企业保证金、启动资金、风险抵押金等7项,并在省内率先公布取消证明事项清单,为保障民生、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这每一部立法的背后,
无不浸透着政府立法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平均每年10余部立法
平均每部立法8000余字
平均每部立法修改20余稿
平均每年召开近50场
各类论证会、座谈会、协调会
平均每年撰写专业文稿近20篇
所有立法文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哪怕是一个标点……
高强度的工作强度
未撼分毫的立法标准
这就是南京市司法局立法处的硬核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