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江苏省洪泽湖监狱退休民警郑晓梅又走上一个全新的“岗位”,报名参加泗洪县司法局招聘的人民调解员,被派驻到泗洪县非诉讼服务中心法院分中心,具体承担矛盾纠纷分流调处工作。3个月来,她先后组织诉前调解49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44起,成功率达89.8%。
发挥余热,投身调解事业
郑晓梅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监狱系统从警36年,先后做过财务、妇女工作、会见窗口执法。去年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郑晓梅没有选择安度晚年,而是选择报名参加泗洪县司法局招聘的人民调解员,在人民调解这个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
“担任调解员后,我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个复杂的离婚案。”郑晓梅告诉记者。张某与刘某结婚多年,但因为刘某不良生活习惯,还经常酗酒,夫妻俩经常争吵,目前已经分居一年多。为此,张某将刘某诉至法院,坚决要求与其离婚。面对这对感情严重不和的夫妻,郑晓梅多年妇女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她一边严肃地批评刘某,一边劝张某为家庭及孩子多想想,给刘某一个悔改的机会。经过多次调解,她那女性特有的亲和、细致、耐心,最终让这对夫妻重归于好。
边干边学,提升调解能力
为适应角色转换,郑晓梅坚持边干边学。她仔细学习诉前调解程序、文书流转、调解技巧及民事法律条款,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就找有经验的法官请教。通过业务学习和调解实践,慢慢熟悉了调解流程,还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郑大姐调解不仅仔细,而且善于辨别证据,多亏她发现对方证据的疑点,不然的话,我那10万元就没了。”当事人张某这样评价郑晓梅。今年6月,张某父亲突然病故,在清理遗物时,张某发现一张父亲好友卢某打的15万元借条,便来到法院起诉要求卢某还款。而在郑晓梅进行诉前调解时,卢某却称借款已还清,并提供了三张还款收据。但郑晓梅却细心地发现,这三张收据的金额都是5万元,而且格式、内容、笔迹完全一致,不太像是真的,于是就问卢某为何分三次还款,而且每张收据都完全一致。卢某支支吾吾答不出来,郑晓梅严肃地告诉卢某,提供伪证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卢某最终承认,其中只有一张收据是真的,另两张则是仿造的。最终,张某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热情服务,提高调解质效
虽然已经退休,但郑晓梅依然保持着监狱民警敬业尽责的优良传统,在调解中一直秉承“先微笑再说话”原则,保持中立角色,用平和语言、亲切态度为群众分忧解难,有效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开展。
在秩诚混凝土公司诉许某买卖合同纠纷中,秩诚公司要求许某支付货款21.75万元,以及违约金11.7万元。但许某表示无力偿还货款,且不同意支付违约金。针对这起争议较大的案件,郑晓梅考虑到疫情影响等因素,首先确立“建议被告分期付款、原告免除被告部分违约金”的调解方向。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和细致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许某在两个月内付清货款,给付原告违约金10万元,于次年分两次付清。目前,许某依约付清货款,使这起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也同时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