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司法厅
无锡“援法议事”微模式推动大和谐
2020-06-03 09:35: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就是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法治议事协调机构在社会治理领域的作用,把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群众自治活动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出来,在更高的层面去推广。”5月27日,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马太建赴无锡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援法议事”专项调研,对无锡“党建为核、自治为基、法治为纲、综治为网、德治为魂”的“一核四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张镇桥村、青荡村、美湖社区为代表的“一村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援法议事”小微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无锡市司法局局长谢海华参加调研,并实地走访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等地,组织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及村(社区)、律师代表召开座谈会,为省委依法治省办提出的“援法议事”活动方案献言献策。

  微自治,组建七彩楼道长

  “从村里搬到楼里,老乡邻见不着,有难事不知找谁说。”搬进新居的村民陈杏珍还未适应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作为洛社镇最大的农民集中安置片区,张镇桥村共有17个村(社区)拆迁百姓安置于此,户籍人口7511人,常住人口超过2.2万人。村民法治意识参差不齐,新入住村民归属感不强,村民之间因缺失地缘亲缘纽带而冲突不断,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满意度的不确定因素。

  从村巷到社区,楼道成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2018年6月,经居民自主报名、村委走访推荐,首批网格法治楼道长走马上任,开启张镇桥村“楼道微自治工程”。陈杏珍自告奋勇当上张镇家园304号楼楼道长。为了让大家做到最基本的“不随地乱扔垃圾”,陈杏珍一家家敲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带出一支10多人的“四叶草”环保公益队。去年底,304号楼被命名为“绿色沁园楼道”。

  陈杏珍这样的楼道长,张镇桥村共有126名。今年5月,各片区楼道长身穿橙色马甲,启动“啄木鸟巡查行动”。谁家乱倒垃圾,谁家乱拉飞线,谁家有生活困难,谁家遇到法律难题,楼道长将发现的问题一一归纳列表造册,上传到“和谐张镇桥”平台,由物业公司和村委第一时间跟进处理。

  实现“一楼一长”全覆盖,构建“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建立“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议事组织,张镇桥村打出一套“党建引领、阵地拓展、民主延伸、五务公开、一核十力、多元共治”的“法治组合拳”。

  微村规,杜绝决策一言堂

  上任6年,通过整合建设用地资源、引进新项目,使村里还清六七百万元债务,村级收入稳步发展,一度成为鹅湖镇“首富”。然而,锡山区鹅湖镇青荡村书记华庆祥却对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政绩”。

  “我当村书记20多年,从来不搞‘一言堂’,从来没有一个人拍板一件大事。”1995年上任的华庆祥,一向懂得“把权利关进笼子”的重要性。多年来,他力推民主化议事、法治化审核的微村规,推行村委班子制度化管理、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村里重大事务均通过“村民提议、村代会通过、法律顾问审核修改”这样一整套程序完成。

  如今的青荡村,34个自然村划分为10个网格,以“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党员”对村务进行网格化管理。每天有网格员汇总信息计入村务工作日报,每周有两委班子一周情况总结,每月将4个星期的日报汇总成村民代表会议议程,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公示,每季度经党员大会审议,严格执行“四议二公开”程序,做到公开公平,民主监督。

  微平台,打造百姓议事会

  确定好“谁来议”,解决好“议什么”,落实好“怎么议”,这是获得过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7项国字号荣誉的滨湖区蠡湖街道美湖社区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的秘诀。

  近年来,美湖社区在原有民主自治协商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三阶梯菜单式”议事会机制。即,按照“一事一议”议事范围大小,分别邀请楼栋、小区、社区的居民代表参加,当事人点菜,居委会做菜,群众评菜。

  自2014年打造“开放空间”议事平台以来,美湖社区把每月8日固定为“百姓议事日”。每到这一天,社区居民代表都会到社区议事厅坐一坐,对有分歧的事件进行商议。社区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是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我治理。通过探索居民参与商议社区发展重要途径,发掘和培育民生议事监督委员会、楼道自治会、开放空间、民主四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先后商榷解决各类居民自治议题80多个。

  微清单,晒出服务新天地

  前几年,无锡对“村规民约”进行过一轮梳理和审核。如今,随着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入,各项权力下放,村(社区)有哪些权责,履职有哪些法律依据,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对此,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雅君认为,配合协助基层明晰村(社区)权责微清单、梳理村(社区)履职法律的依据,律师有着天然的技术与群体基数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能够有效帮助基层解决梳理工作效率。

  杨雅君一向热衷参与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曾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公益律师。她在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中发现,今年无锡启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网格”行动,小区每个楼道都贴有警官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却很少看到律师的。

  “除了担当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开展公益宣传普法活动,律师还应当采取更多的形式为明晰社区权责微清单、提升社区决策效能服务,有更多的舞台为推进基层援法议事发挥能量。”在“援法议事”座谈会上,杨雅君的建议获得了马太建的高度肯定。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