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约2000万农民工。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他们,春节前是否能顺利拿到“辛苦钱”,回家过个好年,不仅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保障农民工不被欠薪,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有哪些“硬核”举措?2022年1月14日,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召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新闻通气会,回应这一社会关切的焦点。
会上,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周合星通报了我省检察机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关情况。
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农民工讨薪案件4194件,帮助追索劳动报酬约1.87亿元。其中,提起刑事公诉58件,民事支持起诉3748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7件。1件入选最高检支持起诉指导性案例,1件入选最高检涉农检察典型案例,1件入选最高检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
拖欠59名工人的30余万元工资,逃到外地躲债,还扬言“宁死不付”——恶意欠薪的某童装公司老板茆某某被检察机关依法快捕快诉并提出从重量刑建议,最终因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两万元。
包工头晋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检察机关多次释法说理,促成晋某某认罪认罚,并与农民工达成调解,50名农民工161余万元工资得到支付,取得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最终对晋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新闻通气会上,茆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晋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起诉案等5起案件被省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公布。
据介绍,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4件14人,提起公诉58件70人。在坚决依法打击、惩处恶意欠薪犯罪,有效发挥法律的惩治和震慑作用的同时,落实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积极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努力实现维护农民工权益和保护企业正常经营“双赢”。
江苏检察机关还积极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探索建立“支持起诉+调解和解”“支持起诉+执行监督”“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办案模式,积极支持农民工起诉。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作用,一方面建议法院改进工作,另一方面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努力争取一揽子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疫情以来,新型用工领域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泰州市检察院开展新型用工领域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省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陈亮通报了全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案件审理情况及典型案例。
全省法院始终保持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犯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从严惩处,有力震慑欠薪犯罪。2021年,生效判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0件,判处62人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另一方面,坚持打击犯罪和追赃并重,积极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多途径维护劳动者权益,判前挽回并偿还工资款1154万余元。
同时,切实提升欠薪案件执行成效,打通根治欠薪“最后一公里”。全省法院坚持“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欠薪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无锡中院开展“雷霆执行”,淮安中院推进“暖冬行动”, 盐城法院常态化开展“盐阜风暴”,持续加大涉民生专项执行力度,共执结欠薪案件7828件,执行到位金额2.8亿元。
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张智灵介绍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
据介绍,我省人社部门加大行政司法联动打击力度,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严重欠薪失信的,一律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并公开曝光,在招标投标、资质评定、市场准入、信贷支持等方面实行联合惩戒,形成强大法律震慑。
同时,畅通维权渠道,在工地、企业、园区统一张贴省、市欠薪维权二维码,方便劳动者“掌上”扫码、就地维权。高效运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和全省联动的举报投诉平台和网上调解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响应处置机制,全天候接受欠薪案件线索,举报投诉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7×24小时响应,符合条件的启动仲裁“绿色通道”当日立案、快审快结。元旦后省市县三级人社、住建、信访实行集中接访、联合办公、联动处置,快接快处农民工欠薪来访。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巡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洪洲通报全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情况。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95起,其中公安部挂牌督办重点案件4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3人。
“在此,我们正告那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并逃匿的‘黑心老板’,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尽快到公安机关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同时,也呼吁广大人民群众遇到相关问题时,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洪洲表示。
文字:管莹
图片:刘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