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手运营商剥下诈骗“黑马甲”
今年3月,南通市公安局反诈骗犯罪中心接到线索,当地崇川区一公司将其申办的“952750”号段线路转租给多家诈骗、小贷公司使用,涉及全国多起诈骗案件。南通市、崇川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历时一个多月侦查,关联研判、追源溯流,查清了这个利用“952750”号段层层转租、赚取差价的三级犯罪团伙。
4月15日,南通警方在省公安厅支持下统一收网,抓捕组在南通、深圳两地捣毁窝点3处,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封堵涉案网络电话线路5760条,成功阻断一条为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的黑色产业链条。
这是全国首例侦破利用“95”号段帮助通讯网络诈骗“黑灰产”案。
2
诈骗背后多有“黑电话卡”魅影
据介绍,目前全国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已超48类300余种。其中,最容易得逞的三种分别是网络购物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贷款理财类诈骗。而这类型诈骗之所以欺骗性强,与其背后的“黑灰色”产业链有关。
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周洲介绍,犯罪分子通过大量购买通信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境外运营商的电话卡,作为“掩护”诈骗犯罪的“黑马甲”,“黑电话卡”也成为通讯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的源头性犯罪。
今年以来,南通公安坚持全链条打击,从源头遏制通讯网络诈骗势头。警方协同通讯运营商加强对手机卡、互联网运营商的管理,同时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
截止到5月,南通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接到国务院联席办下发涉及南通的93条涉案手机号码线索,该市反诈中心会同通讯运营商及时开展专项工作,建立移动数据分析模型,对主被叫异常的且漫游在海南及中缅边境的移动号码采取封停,近一个月来共封停此类高危嫌疑号码2万余个。同时,南通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对“106”短信接口平台线索成立专案侦查,对涉案公司的代理商、接入商开展全面调查,涉案的“106”短信接口平台已成功封堵,涉案公司人员已进行约谈,案件线索正在进一步侦查中。今年以来,南通公安持续加大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背后的“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严查买卖手机卡、电话卡和对公账户的“两卡”犯罪,对为诈骗犯罪提供信息、工具、技术、服务的全部产业开展全链条集中打击。
3
严查对公账户截断犯罪资金流
相对于个人账户,企业对公账户的资金流动量更大,流转资金更为便利,因而受到电信诈骗作案人员的青睐。诈骗分子骗取资金后,会迅速将资金转入多个对公账户进行流转,加大公安机关侦破难度。 在今年4月南通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张某注册企业后,开设了公司账户以及网银业务,将营业执照、印章、对公账户、网银等组成“套装”,以每套1500元的价格出售给不法分子。今年以来,南通公安对涉通讯网络诈犯罪银行账户“黑灰产”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重点围绕涉案银行账户开户、买卖、转帐等各个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整治。警方通过与人民银行南通支行建立的联动机制,全面摸排账户交易信息,有效打击非法活动行为,全力净化支付结算环境。截至目前,国务院联席办共下发涉及南通市169条涉案对公账户线索,南通市公安局反诈骗犯罪中心会同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对涉案账户全部采取控制措施,并通过联查联动机制,核查涉案对公账户开设人20余名,对非法出租、出售对公账户2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收缴各类证照50余套。 同时,南通市公安局还积极推动人民银行组织全市各商业银行对2019年以来新开设的对公账户开展全面自查,目前已对2000余个风险账户采取了限制非柜面业务、只收不付等账户控制措施。并且,调研起草《南通市账户自律联席会议账户工作指引》,为全市形成协调统一的开户环境和严格账户管理提供相关依据。警方正告
买卖银行账户涉嫌违法犯罪,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同时呼吁广大群众,如果发现有买卖银行卡、对公账户和手机卡的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拨打110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