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峰,男,汉族,1985年2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江苏法官学院兼职教师。
陈燮峰同志一直坚守商事审判一线,2013年以来共审结案件1500余件,无一质量瑕疵案件。在《人民司法》《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法治参考》《审判研究》《南通审判》等刊物发表调研文章二十余篇。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得“江苏省政法系统2021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全省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南通市十大‘平安卫士’”“南通法院十佳法官”“全市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机关作风建设先进个人”“执法办案标兵”等荣誉,被评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干商事审判就像爬连绵不绝的山脉,越过一山又是一山。”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办案标兵、副庭长,自2010年进入南通中院,陈燮峰自嘲一直在做登山者。
12年来,庆幸见证了南通迈入“万亿之城”的沧桑巨变,参与了南通法院商事审判的快速发展。时常有人问他,“为何在商事领域待了这么久?”他说,“城市发展更有力量,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给了自己坚持的理由。”
“角色扮演”的艺术
商事交易的本质在于交换,12年的摸爬滚打,让陈燮峰越来越坚信,商事审判不是简单是与非的判断,需要探寻法律衡平,寻求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方案。
今年8月23日,江苏帝奥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为南通发展注入新动能。而一年前,这家综合实力排名国内模拟芯片领域前五的芯片设计公司,正因一起决议纠纷身陷困境,上市之路一度暂停。
这件棘手案件分到了陈燮峰手中。
为了尽快帮助企业排除上市障碍,陈燮峰先后四次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维护企业现有股权架构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某位股东现金收购部分股权及转让部分股权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得到各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从立案到审结仅用时40天,既维护了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上市争取了宝贵时间,该案被评为“江苏省政法系统2021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看到企业上市敲钟的那一刻,陈燮峰心里有些许自豪,
“法治的力量与城市的发展互融互通,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人民法院处理商事纠纷过程中,调解优先原则是让企业迅速从纠纷中抽身、以最小成本化解干戈的一剂速效药,能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一团和气”。陈燮峰深谙此道,“法官不仅是裁判员,更要学会角色扮演,善于站在商事主体的立场换位思考。”多年的调解经验让他总结了“说说事、讲讲理、消消气、算算账、握握手”的“商事调解五步法”,连续八年调解率全庭第一。
担任民二庭副庭长后,陈燮峰对“调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他将目光从法院投向了“外部”。
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涉企纠纷诉调对接、涉企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积极参与南通中院与市工商联建设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纠纷行业解”。自2021年9月南通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成立以来,调解商事纠纷500余起,总标的额近1.5亿元,南通中院获评江苏省“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示范单位。”
从个案智慧到规则引领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口罩价格剧烈波动,大量熔喷机、口罩机新型案件涌入法院。
2020年8月,因一起1300万的口罩机买卖合同纠纷,买方南通某公司将卖方苏州某公司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卖方上诉至南通中院后,陈燮峰仔细审查了证据,“成品口罩最重要的过滤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不能仅凭鉴定报告中几项小问题,就轻易说质量不合格。”
陈燮峰认为,“连续稳定生产”的约定缺乏明确界定,日夜不停歇运转也可能对机器产生不利影响,再结合口罩价格在2020年6月份大幅下跌等背景,最终依法改判,驳回了买方的诉讼请求。
1300万,对于疫情之下的中小微企业,是笔不小的“救命钱”。“我早已作好败诉的准备,没想到您这么用心,对我们外地企业一视同仁。”拿到生效判决,卖方苏州公司负责人激动不已。
厘清个案背后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不是陈燮峰的终极目标,
“我更希望通过判决产生示范效应,以类案标准化的审理思路,对整个市场行为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经过充分调研,他起草了《涉口罩机、熔喷机买卖纠纷类案审理指南》,该指南对瑕疵担保异议期间的确定、合同目的能否实现的判断等问题给出了详细建议,为本地区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有益思路,促进了裁判尺度的统一。
市场交易类型的日新月异,决定着商事审判复杂多变、疑难热点繁多,且专业性极强,经常无例可循,这些都持续挑战着法官定分止争的能力。
办公桌里摞了一叠证券从业、会计从业等相关资格证书;钻研储备晦涩的商事专业知识和规则……陈燮峰从事商事审判多年来,养成了“以变应变”的习惯,尝试从更高、更深的视角行走于于司法前沿。“自己专业了,当事人才能更信服。”
厚积而薄发,如今的他,轻舟已过万重山,办起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游刃有余。
在南通某钢结构公司的5100余万元财产被依法保全后,经营陷入困境。陈燮峰大胆提出见索即付银行诉讼保函可以作为充分有效的反担保措施,既实现了财产保全,又让企业恢复生机,为进一步优化南通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为了给孩子多带块糖
在陈燮峰的价值理念里,诉讼无关金额大小,刚性的法律背后蕴藏着人性的温度。
“人民的父母官!”今年1月12日下午,一起案件当事人田老汉,冒着严寒特地赶到南通中院给陈燮峰送上了锦旗。
田老汉和老伴经营着一家粮油小铺,自2012年起每月给某火锅店供应米面粮油等食品,火锅店因经营不善未能及时付清货款。但由于田老汉提交的三份月送货单无原件予以核对,一审法院并未支持其这三个月的货款给付请求。
二审中,田老汉提交了一份与原火锅店员工黄某的通话录音,想证明三个月的送货单原件全部已由黄某回收且双方对金额进行了核对。但当时黄某换了号码后,完全联系不上。
陈燮峰看着几十张金额不大、沾满油渍的送货单据,想到两位老人因常年操劳皲裂黢黑的手,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黄某,让两位老人过个舒心年。
他先后前往派出所、人社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黄某。在耐心沟通下,黄某从拒绝配合到确认了案涉送货单复印件中的签名均是她所签。有了这个关键证据,田老汉最终拿到了一万多元的货款。
“我们多一份努力,也许当事人就能每天早上吃顿热乎的早饭,每次下班可以多给孩子带颗糖。”
陈燮峰说,在这个岗位上收获很多,自己的努力得到群众认可就是他的收获之一,这也带给他强大的前行动力。
“大商事”背后牵动着“小民生”。父母曾双双下岗的经历,让陈燮峰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审判之余,陈燮峰常常在思考,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些什么点子?能为这座城、这里的百姓做点什么?
他奔走在解纷一线,成功调解涉熔盛重工系列案件,保障了1000多名农民工工资的顺利发放;深入企业宣讲民法典,将法律咨询送到“家门口”,为企业纾困解难;参与编撰《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八大类100条干货,帮助企业规范经营,从源头避免纠纷。
一点一滴的积淀,让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如鱼入水,陈燮峰觉得很有成就感。
未来,陈燮峰会继续向上攀登,“越过山峰,前面有更美的风景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