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男,198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参加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副庭长、庭长等职务,现任沛县人民法院大屯人民法庭庭长、审委会委员、一级法官,共青团沛县委员会副书记(兼)。
李魁同志长期扎根一线,服务基层,担任大屯法庭庭长期间探索形成的《把握三个维度 提升履职能力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办理的案件中1篇案例写入省法院2021年度工作报告,1篇案例荣获“促公正 法官梦”第二届全国青年法官案例评选二等奖、1件案件庭审被评为全省法院百场优秀庭审二等奖。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沛县人民政府嘉奖3次,先后荣获“沛县十大杰出青年”、沛县好人、徐州“最美政法干警”、徐州市优秀法官、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徐州法院优秀工作者、江苏政法新闻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2018“江苏好青年”、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21年当选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又是一年麦收时,映着夏日耀眼的阳光,层叠的金色麦浪随风翻涌,这是徐州沛县王庄村330余户村民期盼已久的收获。
然而眼看麦收时间将过,300余亩小麦因土地承包户和村民的纠纷始终不能收割,大屯法庭庭长李魁急在心里,带着庭里2位法官3次来到村里协调解纷。火热的麦田里,法官们冒着40度的高温,争分夺秒测量着地块的面积。丈量完成后,他再次组织双方在田间地头面对面做调解工作,最终该案妥善化解。
这是李魁庭长的办案常态。自2018年担任法庭庭长五年来,他坚持把为民司法写在田间地头、乡村庭院,1000余件高效审结的案件,饱蘸着他一腔为民情怀;村民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可,浓缩着他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懈付出。
李魁说,坚守基层法官、基层法庭庭长的职责,扎根微山湖畔,坚持不懈做乡村法治的“追光者”是他的追求。
为民纾困 村民群体性纠纷圆满化解
金秋九月,李魁与法庭干警带上书桌和画册,跟随法治宣传“大篷车”再次启程,走进杨屯镇孔欢屯社区的街头巷尾。
“李法官,有人欠我钱,躲外地去了!”“我家孩子把人家小孩鼻子碰伤了,咋办啊?”……咨询台前,得到消息的乡亲们“蜂拥”而来,或提出心中的疑惑,或说谈遇到的问题,村民们和干警说说笑笑,一片祥和。而这份浓浓的信任和感激,都源自于李魁为民办实事的“深耕细作”和纾困解忧的“冲锋在前”。
时间追溯到2019年,坐落在沛县杨屯镇的一家煤矿公司因长期开采煤炭,导致附近四个村庄部分土地塌陷,后经协商,煤矿公司一次性补偿了3696户村民土地复垦费和农作物损失费共计470万元。但时隔数月,村民们得知相关部门出台的采煤塌陷地的新补偿标准高于煤矿公司的补偿标准,村民们认为自己吃了亏,故要求煤矿公司按照新标准补齐补偿。但煤矿公司对村民的要求很是不满,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土地是老百姓生存的命根子,因为你公司的开采行为造成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土地,补偿多一些也合情合理。”
李魁受理案件后多次与煤矿公司沟通,但经过一个月的来回拉锯,双方对补偿一事还是无法达成共识。眼看村民们情绪渐渐激动,扬言如果达不到满意就要采取极端的手段,李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防止事态激化,他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决定先对其中一起案件通过示范诉讼的方法,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纠纷解决。
在最后一次组织双方调解时,李魁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将村民代表和煤矿公司相关人员分别安排在两个法庭,并邀请了杨屯镇矿办负责人、公司矿办科、分管副镇长等合力做双方的调解工作。经过近一上午的时间,在情理法的并融下,双方达成一揽子协议,其他案件也随之调解成功。历时近半年,该批涉及3696户村民的群体性纠纷以煤矿公司再补偿49.7万元圆满化解。
发力云端 智慧法庭建设乡村落地
2019年是大屯法庭新址搬迁后的第一年,法庭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为做好人民法庭工作,李魁提出了打造智慧法庭建设品牌的思路。仅一年多时间,大屯法庭在全市法院率先投入使用“四级视频会议联网系统”“庭审语音转写系统”“人工智能语音麦克风”“云上法庭”等信息化技术,成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最先进的基层人民法庭,也是全省首家入驻网格化治理云终端的基层人民法庭,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实现了线上诉讼服务“不打烊”。
去年10月,李魁在微信置顶的“网格化治理云平台联络群”里收到了辖区网格员发来的“求助”信息。杨屯镇刘庄村的郭某和邻村女孩张某因彩礼返还问题发生争执,两家十余人聚集吵闹,矛盾一触即发。为防止问题激化,村内的网格员第一个就想到了李魁。
“如果他们真的没有和好可能,可向女方释明既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又没有共同生活的,应当返还彩礼,我这就发你一些判例,你给他们看看,让他们心里有底…我马上也赶过去。”
李魁一边乘车赶往刘庄村,一边远程指导做双方的调解工作,然而人还未到,网格员的电话就回了过来。
“李庭长,你这一招还真管用,我把你的话和判决书给他们一亮,果然消停多了,两家已经开始协商了!”
听到这,李魁的心稍稍放下。这是大屯法庭“云端法官进网格”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一个缩影。
作为基层法庭发展的“带头人”,李魁敢于摸索,勇于担当。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大屯法庭在龙固镇率先建立了集“网格+警格+家事调解室+多元化解工作室+巡回法庭+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审务工作站”等多元解纷于一体社区善治的“龙固样本”,不到两年,巡回审判案件便超百余件,这一在全市法院中首创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为人民法庭参与辖区综合治理、提升辖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受到省高院的充分认可。大屯法庭受理案件由2018年1165件到2020年的577件,结案由2018年的1087件到2020年的560件,案件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真正的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法庭工作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二)》,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集体三等功等荣誉。
普法宣传 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落下,稚嫩的声音在肃穆的法庭内响起,小小少年们身穿法袍,端坐在审判席,俨然一个个“小法官”。这是大屯法庭和团县委联合开展的“普法护童年,法治伴成长”主题开放日活动中的一幕,在法庭干警的引导下,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到了司法审判的神圣和庄严。
担任团县委兼职副书记以来,李魁坚持以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都会邀请辖区学校学生到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一起读宪法”等多样活动40余场次,普法参与人数24000余人次,以此激励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沛县团县委在大屯法庭挂牌“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法庭今后服务未成年发展,保障未成年权益等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21年,省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率先在大屯法庭挂牌,省法院民一庭党支部与大屯法庭党支部结对共建,为基层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沛县的发展模式。
一路走来,李魁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3次,并获得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爱岗敬业好青年、沛县十大杰出青年、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40余项。所办案件先后入选省法院工作报告、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二等奖、全省法院百场优秀庭审二等奖。
回望来路,有苦累,有辛酸,有欢愉,有遗憾,李魁始终坚信:时间看得见付出,唯有奋斗在党和人民的司法事业上,这样的青春最美丽,这样的生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