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投稿 > 省直单位 > 省法院
杜晓庞:天平卫士的“警色”人生
2021-06-30 13:52:00

  弘扬英模精神,对于建设过硬法院队伍具有重要的激励引领作用。近年来,全省法院系统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他们的生动事迹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和崇高精神。深入推进全省法院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将通过全省法院英模人物典型事迹的发掘与宣传,进一步发挥英模先进的示范作用,激发人民法院广大干警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斗争锐气。

  人物档案

   

  杜晓庞,1975年5月出生,2006年1月从部队转业至睢宁法院,现任睢宁法院法警大队大队长。曾被江苏高院评为“司法安全警务工作标兵”,获评徐州市法院“司法警察业务能手”、睢宁县“十佳政法杰出卫士”等多项荣誉。

  弘扬英模精神 

  一脸儒雅温和,匀称矫健的身材透着沉稳干练的军人气质。2006年,30出头的杜晓庞部队转业进入睢宁法院,从事司法警察工作15年来,他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获得同事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2021年4月,中央政法委相关网站在全国共评出100名“平安英雄”,因勇救落水儿童事迹突出,杜晓庞荣获“平安英雄”称号。

   

  为了救人,他咬紧牙关浸泡在冰冷的护城河水中 

  2021年4月5日上午10点,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杜晓庞骑车带着五岁的女儿去菜市场,突然听到前面传来急切的呼喊声,“有小孩掉河里了,快救救她!”

  杜晓庞立即下车,将女儿安顿在自行车后座,叮嘱说:“月月,坐着千万别动,爸爸去看一下,马上就回来!”然后飞身奔向数十米远的古护城河。

  这时,冰冷的河水中,落水女孩哭着挣扎着,脸色苍白。岸上一位大爷正在把电缆线扔给她,但因为在河里时间太久,女孩冻得浑身发抖,很难抓住电缆线,眼看就要坚持不住,命悬一线!

  杜晓庞边飞奔边拨打110,到河边迅速脱下外套,双手扒着长满苔藓,近4米高几近垂直的护城河堤坝滑跳下去。

  杜晓庞在水中拽住女孩后,先是将电缆线绑在腰上,接着用双腿将女孩夹住,但因为两人体重基数较大,护城河堤坝高而陡,围观群众很难将两人拉上去。杜晓庞就一手拉住电缆线一手托着女孩,在早春冰冷的河水中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一刻钟过去了,46岁的杜晓庞渐渐体力不支,全身连着牙齿在打哆嗦,女孩已经陷入昏迷。幸好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扔下救生圈和救生衣,杜晓庞颤抖着手把救生衣给女孩穿上后,靠着救生圈支撑到消防官兵赶到,与消防员一同把女孩救上岸。

  “我们家在四楼,那天老杜骑车带着孩子回来,上楼时腿冻得都伸不直了,四楼台阶手脚并用爬上来的。”提起4月5号那天,杜晓庞的爱人魏莉心疼得掉下眼泪,“前段时间他受凉导致面瘫还没有痊愈,又有腰椎间盘突出,在冷水里那么长时间,落下病根可怎么办。”

  “真的很危险!睢宁的古护城河有3米多深,淤泥也很厚,从水面到岸上少说也要4米,而且堤坝与水面几乎是垂直的,人下去,十有八九是上不来的!”说到这件事,出警派出所领导惊叹中饱含敬佩。

   

  “得知杜队救人的事,我们一点也不意外。”睢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少蔚对记者谈到,“我和晓庞共事十多年,危难面前,他总是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这种凛然正气绝不是脑袋一热昙花一现,这是刻在一个老党员骨子里的本性,任何时候不会磨灭!”

  顾少蔚说起,2012年睢宁法院执行干警在某偏远乡镇的一次执行行动。案件的被执行人王某常年不在家,在得到王某回村的消息后,法院决定利用好这次时机对王某强制执行,却不想执行过程中受到王某亲属们围困。

  顾少蔚回忆,当时王某和家人、朋友几十号人冲击执行现场,殴打辱骂执行人员,场面极其混乱嚣张。法警队获悉后,杜队带队火速赶到,将被围困的执行法官保护起来并转移撤离,将王某及制造混乱的“大家长”带离现场,杜队自己留下来耐心疏通群众的情绪,避免恶性事件继续发生。

  “面对任何紧急情况,即便电光石火间他会把很多问题想清楚。这体现了一位老党员的担当,体现了一名优秀法警千锤百炼铸就的职业素养。”顾少蔚评价。

  保障扫黑除恶,他九天时间瘦了五斤 

  2012年,杜晓庞刚担任睢宁法院法警队副队长,便负责保障一个重大涉黑案件审理,该案是一个17人组成的家族黑恶势力垄断地方挖沙行业案件。接到押解任务后,杜晓庞与看守所沟通了解到该案首要成员情绪一直不稳定,还存在某些过激行为,这立即引起了杜晓庞的高度警惕,于是专门安排两名素质过硬、反应敏捷的年轻队员负责羁押这个首要成员,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大队长特别叮嘱我们,宣判当天,被告人听到判决结果有可能会情绪激动,一定要对被告人做到人不离身,眼不离身。”当年负责羁押的队员仝龙灿回忆。

  该案审理结束已到晚上10点,还押该名被告人走向囚车,在路过一处没有灯的走廊拐角时,被告人突然用力挣脱,纵身向前,试图撞墙角自残!

  “我们两个立即反应,用身体挡住被告人即将撞击的墙角,当即避免了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回忆起那天晚上的惊险,仝龙灿反复强调:“是大队长的预案避免了事故!”

   

  2017年至2019年,睢宁法院接连审理了上级指定管辖的3起具有较大影响的涉黑涉恶案件。每件涉案被告人均有几十人,因为案情复杂,加上部分被告人情绪极不稳定,影响审理顺利进行的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每次审理,作为法警队领导的杜晓庞都是负责全程押解、保障。

  为防止串供,这几起涉黑恶案件的被告人分别羁押在睢宁、徐州两地。杜晓庞带队,需要每天早上5点押解被告人至睢宁,晚上11点庭审结束再把被告人押解到徐州看守所,每次都是一连9天、10天的庭审,每天行程达200多公里。

  “保障这样的重大案件,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紧张。杜队每次都会提前做出完备的保障方案,在押解现场从容指挥,每场庭审都会手握对讲机,稳稳地守在大法庭的固定角落,看到他,我们年轻的队员们就会安下心来。”睢宁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赵岩采访中谈到。

  2018年,杜晓庞保障一起涉案人数达62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所涉罪名达十几项,杜晓庞带队披星戴月,每天奔波在押解途中。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庭审,他坐在四楼大法庭后角,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肩带执法记录仪,手拿对讲机,坚毅的眼神扫视庭审现场。九天时间,杜晓庞整整瘦了五斤,嗓子哑了一个月。

  “那段时间每天只有在吃饭时才看见杜队把帽子摘下来,闭上眼稍稍休息一会儿。”赵岩回忆。

   

  三年扫黑除恶攻坚战,睢宁法院2017年审理的22人涉黑案成为“全国扫黑除恶典型案例”,2018年审结的62人涉黑案作为全省扫黑除恶四大典型案例被写入省高院年度工作报告。2019年审理的29人涉黑案件被写入省高院年度工作报告,主审法官王震被评为“人民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

  “每次开庭前,我们在审判席上都会静静等待杜队一个坚定的OK手势,告诉我们人员全部提押到庭,庭审可以正常开始。这几起扫黑除恶重大案件能够平稳审理,高质高效审结,离不开法警队的密切配合,他们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从事刑事审判工作20余年的睢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佟玲感触说。

  “疫”往无前,他递上按满手印的请战书! 

  “疫情当头,困难当下,作为党员,作为警察,我们愿意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疫情不退,岗位不退,坚决完成疫情防控任务!”2020年2月7日上午,杜晓庞拿着法警大队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递交到院长面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春节假期过完,疫情愈发严重,位于多省交界的睢宁被列为全省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安排各家单位到基层疫情防控一线值班。通知发到睢宁法院,杜晓庞和时任警队大队长汪忠、副政委薛娟娟、赵岩等警队领导商量后决定,由法警大队承担全院全部值守任务。

  “杜队动员时强调,疫情期间,法官们很辛苦,一直在线上办案。警队是一个准军事化单位,男同志多,身强力壮的同志多,党员同志多,更要有担当精神,首战用我精神!短短几句动员,把队员们的激情一下子点燃了!”薛娟娟回忆起动员令后,队员们纷纷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激动人心的这一幕深深打动着她。

  2020年3月,徐州地区连降大雪。

  获得批准后,杜晓庞带队冒着风雪奔赴基层疫情防控一线康宁小区。他带着警员挨家挨户摸排疫情,摸排小区多少住户,有多少外地返乡人员,有没有湖北返乡人员;了解值班值守小区基本情况,出入口情况,是否存在隔离值守的盲区、盲点等。

  因为防疫物资紧缺,队员们的防护措施只是口罩、雨衣,雨雪交加,温度零下,杜晓庞和队员们在没有遮挡的棚子里冷到全天站着,中午只以泡面充饥,整整值守了一个多月。

  “群众看到我们辛苦,还送来点心和水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场生命保卫战!”除了群众的配合支持,“后来小区有一名返乡大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加入了小区防疫值守队伍,这下群众出入工作更好做了。”杜晓庞回忆说,这让他觉得很宽慰。

  连续45天,杜晓庞带领队伍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向隔离人员发放生活物资4000次,记录隔离人员生活情况及健康状况500余次,登记检测居民万余人次,志愿服务300余次,普及疫情防控知识800余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时刻与群众共进退,直至疫情被寒冬逾越,春暖花开的日子渐渐到来。

  守好社会的门,回来继续守法院的门。

  从基层防疫一线驻守回来后,受疫情影响近三个月的刑事审判工作,因位于徐州市看守所、睢宁县看守所的法庭紧急建好后恢复开展。杜晓庞没给自己一点喘息时间立即投入新的工作。

  2020年多地监狱疫情爆发,这让杜晓庞更加慎重做好看守所疫情防控。除了严格遵守看守所管控,要求人员进入看守所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在警力分配上安排值庭干警两周换一次岗,每批次进驻3名干警。考虑到有的队员家庭情况,连续进驻两周较为困难,杜晓庞主动连续进驻。

  “去年正值女儿高考,那时对疫情还是很恐慌,万一感染,影响到女儿高考怎么办?”提到杜晓庞主动请缨防疫一线值守,爱人魏莉采访中说,工作上的事不会拖他后腿,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当时最担心的是这点。

  “那老杜还是去了,他怎么说服你的?”记者问起。

  “他就是提了提穿在身上的一次性雨衣憨憨地说,老婆,你看我这个防护措施做得多严密,不会有任何问题!”说到这里,魏莉爽朗中透着笑意,“在我们家,我很少能说服他。小事听我的,大事我们都听他的。”

   

  甘于奉献,他让队员争做闪闪发光的“绿叶” 

  司法警察是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睢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娟介绍,在年受理近2万件案件的睢宁法院,这支由29名干警组成的司法警察队伍默默坚守、担负着警卫法庭、安全押解、协助执行以及维护审判场所安全、秩序和尊严的重任。

  “每天清晨,法院干警们都会看到杜队面带微笑,带领警队人员守卫在大门口,招呼、指引着群众有序安检、进入法院。2020年5月,睢宁法院线下庭审工作全面开展,法院安检处每天都有几百名当事人进出。由于县城里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使用老人机比较多,杜晓庞站在长长的队伍前为当事人注册、登记行程码健康码,遇到不理解、烦躁的当事人耐心对其解释,安抚情绪。”李娟谈到,这样的场景每每都会给她带来温暖和感动。

  除此之外,杜晓庞还带领警队做好值班值守、日常安保、日夜巡查、押解、值庭、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等工作,细致观察、细致对接每个庭室、细致巡查跟踪,确保把机关单位内外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化解、消灭在萌芽之中。

  2017年7月这天,睢宁法院少年家事庭刚审理完一起离婚案件。听到判决结果,被告及家属情绪很激动,被告的叔叔怂恿被告跳楼,尝试以此方式吓唬法官,给法官施加压力。

  在其叔叔的言语刺激下,这名女当事人猛地跑向法院三楼平台准备往下跳。此刻正在审判庭二楼楼道巡查的杜晓庞听到喧哗声,迅速反应,火速奔向事发处。千钧一发之际,杜晓庞从背后奋力抱住准备跳楼的当事人,并通过对讲机联系其他警员,对阻挠法官和怂恿被告人的家属进行控制,一起恶性突发事件得以避免。

  这次突发事件也影响了刚考进法院不久的赵岩,这位山东小伙子的职业选择。当时还是书记员的赵岩正从隔壁法庭开完庭出来,目睹了杜晓庞奋力扑上去抱住当事人,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我是以法警身份招录至睢宁法院,但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还是没有清晰的认知,对法警工作也提不上劲头。认为在法院,除了法庭上的法官是主角,法警等人员干得再好也只是配角。”

  “面对突发事件,杜队的果断勇猛让我钦佩,他在法院被大家尊敬也让我认识到,法院工作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用主人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个人都可以是法院工作的主角,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赵岩说。

  2018年,赵岩申请调至法警队,因工作表现突出,在第二年便当选为法警队的副队长。

  针对年轻队员们红花与绿叶,主角与配角的讨论、想法,作为一队之长,杜晓庞的教育导向非常坚定:做绿叶,也要争做一片闪闪发光,为单位,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的绿叶!

  为鼓励全队士气,营造干事创业的主人翁精神、责任感,无论训练比赛,杜晓庞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2015年年底,全省法院举行司法警察大比武,做完腰椎手术不足3个月的杜晓庞带领警队参加比赛,号称“杜铁腿”的他,为了不让自己拖累整体队伍,硬挺着腰疼在中年组1000米比赛中跑进了全省前两名。

  为有效提高队员安检速度,杜晓庞平常训练主动担当了“人体模特”的任务。即便在8月酷暑天气,他穿着长袖衬衫打领带穿西装,双臂抬起,接受队员的安检,一天训练下来,双臂要反复抬起四、五个小时,酸疼的胳膊已经举不起来;为了提升队员们射击技能,他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炎炎烈日下,不停为队员们讲授、装弹夹,手指都被弹夹磨破……

  行春风方能得秋雨。在杜晓庞等警队领导带领下,近年来睢宁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共查扣管制刀具、爆炸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等违禁品25件;有效制止当害人自杀、自伤3起,制止围堵、冲击法院,围堵、拦截囚车,扰乱信访、执行工作秩序群体性突发事件11起。法警大队先后荣获徐州市法院司法警察先进集体,睢宁县政法标兵单位,徐州市法院业务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

  记者手记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身材不高偏瘦,动作矫健,目光简洁锐利,走在人群中,即便一身便装,他当过兵,带过兵的气质会向你迎面而来。

  这种气质,是不断向上的勃勃朝气。1994年,18岁的杜晓庞当兵来到河南军区某部队,不服气部队流传的“江苏兵只会叠叠被子考考理论”,天天苦练体能,很快在连队5公里越野跑、实弹射击比赛勇夺第一,这个看似不显山露水的江苏兵迅速成为全连、全团、乃至全军的训练“标兵”。

  直至转业到法院,成为警队领导,杜晓庞训练、比武总是以“标兵”的姿态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沿袭部队朴素的带兵办法,杜晓庞把睢宁法院法警队这支由29位年轻队员组成的队伍带出了虎气,带出了血性,成为人民法院一支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突发事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精锐之师。

  把忠诚融入灵魂和血脉,是一名优秀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的行动本能、党性本能。如此,每次面对突发事件,杜晓庞从来都是直接跳过“救不救、上不上”的选择题,电光石火间他唯一考虑的只是,怎样让解决方案“好点再好点,快点再快点。”

  从部队的“老排长”到警队的“大队长”,军魂不变党性弥坚,二十年荏苒光阴,铸就了一位天平卫士的“警色”人生。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