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经开区金龙湖街道各小区的垃圾收集点旁,每天清晨都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午后的“驿立方”里,金龙湖社区90后网格员陈静正通过智能终端核查居民需求;夜幕降临,翠湖社区青年党员组织的“凉亭议事会”准时开场……这支由61名青年党员、92名社区工作者、77名青年网格员和30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基层治理生力军,正在这里书写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党建引领“金声回响 ”凝聚奋进力量
“两会精神传万家,民生政策暖如霞,高质量发展谱新篇,咱百姓心里乐开花……”在泰隆社区文化广场上,90后党员李岚婷手持红绸快板,将惠民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唱词,引得晨练的居民纷纷驻足,有人跟着节奏打拍子,有人举起手机拍摄短视频,原本严肃的理论宣讲变成了家门口的“文艺早茶”。近年来,金龙湖街党工委聚焦青年党员培养,组建起平均年龄28岁的“金龙湖讲声”宣讲团,并打造“金声回响”宣讲品牌,通过“文艺+理论”“互动+服务”“线上+线下”三维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心田。
在金龙湖湖社区君廷湖畔小区的“楼宇微课堂”现场,青年党员吴其航没有采用传统的单向宣讲,而是抛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哪些政策福利”的问题,引导居民边讨论边学习。这种“你问我讲”的互动模式,把宣讲台变成了民生议事厅;在上山社区的农家书屋,社区青年党员主导的“上山书苑”,每月定期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吸引超100人次参与,同时,青年党员们还打造了“阅读+非遗”“阅读+科创”等跨界品牌,让书香浸润社区每个角落……这一幕幕,正是金龙湖街道创新理论宣讲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金龙湖讲声”宣讲团已开展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1500人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6件。
数字赋能“网格大脑”实现精准治理
在美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陈娟通过“金龙湖街道智能联动指挥中心平台”手机端App,接到了社区居民李奶奶身体不适的信息弹窗,陈娟立即联系社区医院的值班医生前往李奶奶家,为其听诊检查。从发现问题到处置完毕不超过半小时,陈娟展示着手机端的工作日志。走进金龙湖街道网格指挥中心,巨型电子屏上跳跃着实时更新的168个网格数据,青年网格员刘怡廷正在收集居民诉求、整理归纳、流转交办,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民生,为传统网格插上了“云翅膀”。
借助“智慧平台”,青年网格员们创新推出“三色管理法”,蓝色标注空巢老人等需定期探访群体,黄色标记流动人口等动态管理对象,红色警示安全隐患点位,并与市、区两级平台数据无缝对接,确保辖区范围内群众诉求、流动人口信息、城市治理顽疾、群众帮扶、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等社会治理基本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干预和处理。今年以来,累计预警安全隐患132起,化解矛盾纠纷78件。
志愿服务“青年集市”惠及千家万户
周六,在高铁时代广场,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正在布置摊位。彩色帐篷下,“家电维修”“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标识牌次第排开,居民们正三三两两聚拢而来。这个由金龙湖社区联合辖区企业打造的“益起来赶集”公益活动,包含政策宣讲、便民服务、公益置换等12大项,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开办“益起来闯关”六一集市、“乐享夕阳益起来”关爱老人集市、“小集市大爱心”便民集市等特色志愿服务集市20余场,惠及居民约3000人次,成为连接青年力量与社区需求的暖心纽带。
针对基层服务资源分散、供需错位的难题,金龙湖街道创新建立“双向清单”机制。网格员采集形成《居民需求动态清单》,同时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技能人才的《服务供给清单》,搭建起志愿服务资源匹配平台。在集市现场,老年群体集中反映“不会用智能手机缴费”,“银龄帮帮团”召之即来,担任助老员;2025年春季的多条“亲子活动少”记录,催生了“周末成长营”研学活动。还有现场设置的“民情回音壁”挂满彩色便签,居民可手写意见建议,志愿者当晚即分类整理。
从理论宣讲到网格治理,再到志愿服务,金龙湖街道的青年治理实践给出了时代答卷。这支青春队伍已带动辖区3.2万居民加入治理共同体,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7%。正如参加泰隆社区“青年议事长廊”的大学生志愿者张一一说,基层治理不是暮气沉沉的“老大难”,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蓝海”。
当青春力量遇见基层治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在金龙湖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