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府前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单元,因地制宜、因策而谋、因势利导,巧用一根“针”串起为民服务千条“线”,办好群众身边事,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突出组织建设规范化 提升治理向心力
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精心划分微网格,化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制定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实行“每周联系、每月走访、季度评议”,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组织召开各类议事会,有效解决居民反映的老旧小区停车难、乐园步行街占道经营等热点问题;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形成多方参与、多层联动、多元共治新局面。
聚焦阵地功能全面化 提升治理源动力
紧扣服务功能提升需要,投入120余万元对工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改造,构建“助餐+培训+医疗+监管”医养融合服务新模式,搭建社区15分钟养老便民服务圈,缩短医养服务半径,延伸医养服务触角。同时,鼓励有一定行动能力的老人和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方式发放“爱心服务卡”,及时有效解决该群体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乐观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联合美团骑手助老送餐上门、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免费理发、联合街道志愿有邻服务队为老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可用于兑换站点的康养服务,从而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坚持作用发挥纵深化 激发治理持久力
以“一个积分、一份承诺”为目标,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积分管理体系,由社区“两委”牵头,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参与,广泛宣传引导居民增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发扬 "铁脚板"精神,在网格纵深延伸的基础上开展多轮入户走访。在走访中,工农社区累计发现并纠正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50余起,收集有效问题建议86条,解决小区绿化亮化、环境整治等“急难愁盼”28件,20多名在册志愿者争做“自我管理、自我治理”的先锋,“小积分”激活服务小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