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过中学教师,曾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干过纪检监察工作,曾奋战在反腐肃贪一线......自从2007年加入司法行政战线,十七年来,他历经多个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锻炼,始终践行“忠诚履职、司法为民”的承诺,如饥似渴地学习成长实践,从一个司法工作的门外汉变成“多面手”,撰写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调研的文章多次荣获省级一等奖,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淮安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他所在处室被省司法厅表扬为全省行政执法监督成绩突出集体,他本人也被省司法厅确定为淮安市司法行政系统唯一的专家型人才培养对象,所推动的两项重点工作被省司法厅发文推广。他就是丁大勇,现任淮安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前不久被评选为2023年淮安市“政法先锋”。
厚植情怀 他是护航发展“急先锋”
作为一个司法人,丁大勇心底深藏着用法治护航发展的情怀。为进一步助力我市台资高地建设,拓展司法服务台商台企的广度和深度,他通过不断思考探索,提出了“律企同行”的概念。在局党组支持下,积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我市台资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后,他撰写了《防控台资工业企业法律风险对策研究》,获得7位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市内某一制造业集团是市司法局挂钩服务的企业之一。该企业在沈阳的全资子公司有一笔多达429万元的厂房拆迁补偿款,历经7年催要,始终未果。丁大勇得知情况后,与沈阳市司法局积极沟通,得到沈阳方面大力支持。其间,他随律企同行团队赴沈阳多方协调,43天后,企业欠款成功追回。“律企同行”工作开展推进过程中,丁大勇持续进行经验总结提升,三年内先后推出《律企同行之淮安探索》《律企同行之淮安实践》《律企同行之淮安经验》三部曲,“律企同行”工作品牌效应日渐凸显,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省司法厅在淮召开现场会,推广淮安做法。2023年7月,国家司法部、工信部在全国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律企同行”逐步发展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法特色工作品牌。
践行使命 他是改革创新“探路人”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为推动我市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工作落地落实,必须要下好深化改革这一“先手棋”。
2022年上半年,丁大勇受命在全市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举措,他紧扣“建、管、用”三个关键字,牵头组织全市31个执法部门,创新实施涉企不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的“3+1”清单制度,提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实施,他推动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案例评比展示提升队伍能力,2022年以来为全市办理涉企免罚轻罚案件2.25万件,为企业减负3.8亿元,省司法厅发文推广淮安经验,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机制获评2022年度政法工作十大品牌项目。近两年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淮安市行政执法满意度位列全省前列,实现历史突破。
彰显担当 他是攻坚克难“实干派”
丁大勇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直以来,敢啃硬骨头,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是他的鲜明风格。
就任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以后,在履职之初,丁大勇就迎难而上,聚焦基层综合执法存在的风险隐患,带领条线同志开展深入调研,仅用了2个月时间高质量撰写出107页的《淮安市基层综合执法赋权事项评估报告》,全面完成赋权事项评估工作。他大力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市县镇三级监督力量联动,对91个镇街两年内办理的6000多起处罚案件逐一进行复盘评估,研提优化基层赋权“全市一张清单”,全面清除行政执法权违法外包隐患,在此基础上,推动市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规范基层综合执法制度建设,通过动真碰硬,固本强基,推动我市该项工作质效进入全省第一等次。
“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是肯定,是激励,更是前行的动力”,丁大勇表示自己将始终坚守初心,忠诚担当,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勇毅前行,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法治淮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